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张冰清通讯员阮芝芳
患者家属没有签手术同意书,这样的手术,医生敢不敢做?
最近,浙中医大二院心内科主任王审就遇到这样的难题:手术室里,突发心肌梗死的80岁老人躺在病床上;手术室外,老伴颤颤巍巍的手抖得连签字笔都握不住。
嘀嗒嘀嗒嘀嗒……每过一秒,老人的心机细胞都在大量死亡。王主任依然决定,不等老太太签手术同意书了,立即手术!
乍暖还寒,80岁老人突然心梗
这段时间,杭州终于有了点春天的苗头。但乍暖还寒时节,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依然很高。近一周内,浙中医大二院就接连救治了四位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月1日,杭州一位80岁的老人金伯伯被送到浙中医大二院急诊科。2小时前,他突然感到胸闷气喘,老伴紧急拨打了急救电话。
没等老俩口挂好号,急诊科医师马上给他做了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随后请当天值班的王审主任前来会诊。
王主任放下手头的工作,提起胸痛救急包就往急诊室赶。他快速了解病史,完成相关体检,明确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严重血栓,中段%闭塞
心梗后2小时是治疗的*金时期,当时患者已经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越往后拖情况就越危险。
这时候,金伯伯额头不住地冒着冷汗,嘴里轻声说胸闷更加厉害了,感觉自己马上要不行了……
“当下需要赶快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我们马上通知导管室做好术前准备。”王主任说。
家属无法签字,医生主动承担责任进行手术
当时,唯一在场的家属是金伯伯的老伴。老太太一听“急性心肌梗死”,面色发白,瞬间慌了神。
她先颤颤巍巍地掏出手机,想联系儿子,但是连续拨了6个电话都没人接听。
联系不上儿子,老太太更加六神无主,脸上写满了焦虑、害怕、无助,手抖得连签字笔都握不住!
王主任见状,紧紧握住老太太不断颤抖的双手,“您放心,我们会全力救治您老伴儿的!交给我们吧!”
最快地完成手术知情同意后,医生们一路开绿灯,让老太太不着急去办住院缴费等手续,立即争分夺秒地给金伯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手术成功进行,随着血管再通,金伯伯的呻吟声也逐渐消失,胸闷症状已经得到缓解。
梗死的血管开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流灌注
术后,患者进入冠心病监护室(CCU)密切监护。老人已经不再胸闷不适,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在一旁陪伴金伯伯的家人们连连作揖,老太太指着王审主任激动地对金伯伯说:“老头子,他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做医生还是要有点担当的”
万一手术出现问题,万一患者预后不好,医生将会承担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在当时紧急万分的情况下,王主任有没有短暂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没办法,就是觉得老先生停可怜的,要是再拖下去,即使再做通了老先生也是预后不好,做医生还是要有点担当的。”虽然当下存在各种医患问题,但他还是相信,“只要我们没有医疗上原则性的错误,家属应该是能理解的。”
他告诉钱报记者,以前碰到危重的病人,他们也是这样做过,很多是外面医生谈话签字,里面医生手也不能停下来。但不管怎样,他们一定都会如实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确保他们的知情权。
最近,心血管方面的急诊很多,病人大多是有基础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像金伯伯,就是几十年的老烟枪。
王主任提醒,一旦遇到胸闷、胸痛等不适,千万不要在家里“撑牢”,也不要乘坐私家车,务必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经过胸痛中心团队的努力,浙中医大二院急性心梗病人平均“DtoB时间”(医院大门至开通梗死血管时间)小于70分钟(国家标准为90分钟),确保患者最快得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