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冠心病?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泵,这个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各个人体器官,血液中含有氧与养分,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供应各个脏器的血管都有一个名称,供应心脏的血管称为冠状动脉。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出现血管的狭窄,冠状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这个程度一般是血管管腔的直径小于原来的50%,即横切面积是原来的25%时,即可致此部分血管所供应的心肌出现缺血,患者即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
冠心病一般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少数患者心肌梗死一发生就出现猝死,这是冠心病最危险的一种表现形式。
冠心病不仅仅纠缠中老年人
以前一般认为冠心病是一个中老年疾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虽然40岁以下患冠心病的病人数量并不多,但40岁以下患冠心病一般表现比较重,多以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发病,认为冠心病发生在中老年是一个误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仍然占冠心病的大多数,但年龄已不再是患冠心病的限制因素。在我国,报道最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年龄为14岁,一名中学生在球场上踢球时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我们需要高度警惕,冠心病的发病正呈现低龄化趋向,35岁至55岁的男性,因冠心病发生猝死的发生率增加最为迅速。
改变生活方式,转变心脏命运
冠心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静息的生活方式有关。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均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做好以下事情。
1.作息规律
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时间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疲劳时要休息好。要防止长时间地坐着不动,尤其避免长时间开车。
2.戒烟限酒
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大量饮酒有多种危害:其一,酒精可导致中*性心肌病,加重心功能的损伤;其二,酒精可转为血脂,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祸首。少量葡萄酒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有帮助,量不宜大,每日不宜超过30~50毫升。
3.平和的心态,平静的冠脉
精神紧张与心情抑郁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反之,平和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对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有帮助。
(1)不生气、不发怒:生气与发怒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脏的负担大幅增加,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出现猝死。
(2)不大喜:喜乐对心脏有益,“喜”本是中医“心”所对应的“七情”之一,喜乐的情绪可以促进体内“内啡肽”的释放增加,令血管扩张。但大喜却使心血管的负担增加,可能会恶化心脏疾病,甚至出现猝死。据说历史上唐朝的程咬金就是大笑而死。
(3)不抑郁,不长久悲伤:郁郁寡欢的人也容易得冠心病。抑郁与悲伤的相对面正是喜,喜有助于“心”,长久的悲伤与抑郁与之相反,可伤“心”。其原因可能是抑郁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长久则易出现冠心病。所以,为了心脏健康,学会排遣忧伤,缓解抑郁,遇到悲伤的事也要迅速从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平和乐观地生活。
4.生活环境通风、有阳光、不缺氧
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一般来说,居住在通风、阳光可以照射到的房子里对健康有利。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关键是不缺氧。因为冠心病的发作是冠状动脉的狭窄导致供血不好,进而导致组织缺氧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要避免长时间停留在空气污浊、氧气相对缺乏的环境中,进入到高原,空气中的氧较平原地区稀薄,也会对冠心病有影响。
5.环境温度要适宜,忌寒温变化大
季节变化,温差变化大时,冠心病患者发病的风险上升。要注意气温的变化,尤其是春秋季气温的突然下降,这时要保暖。因为在中医理论里,“心”对应“火”、对应南方,温暖更利于冠心病的养生。
6.三餐无饥饱,冠脉事件(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少
冠心病患者的三餐也非常重要,除了讲究饮食结构与食谱外,吃多少也非常重要。很多冠心病患者的发病是在饱餐后或饥饿时,故要预防这种特殊时刻。建议三餐定时,七分饱,绝不超过八分,也不要等到明显感到饥饿时才进餐。
7.饮水有讲究,缺水可能导致冠脉事件
人离不开水,体内缺水则血液浓缩,更容易血栓形成,容易出现脑中风,心脏则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作。建议每日饮水量为毫升,分8次饮。睡前饮水及晨起时马上饮水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中风与冠脉事件。
8.保持理想体重
体重越高,心脏的负担越大,标准的体重对心血管最健康。但不建议使用减肥药,某些减肥药可以增加心血管的损害。保持理想体重主要通过控制饮食与运动来实现。
9.有氧运动,维持心血管健康
适量的体力活动可以控制体重、增加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压、改善冠脉血流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力活动可以减少引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经常活动,每次间隔时间不长,可以保护人们不发生冠心病或不因用大气力而触发心肌梗死;另一方面,不活动的人,尤其是已知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的人,剧烈活动可能带来危险。规律的适量运动可以保护心功能,延长寿命。
运动的方式,总体上的一句话,叫有氧运动。也就是说,不管你选择什么运动方式,在运动过程中,要保持体内不缺氧。如慢跑、快步走、游泳或各种健身操如八段锦等。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