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将红十字工作真正下沉到基层,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红”行动联合全国各大知名媒体推出-公益服务热线,让社会公众了解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人道救援职能,以更好地为公众的求助需求服务,打造群众身边的救助公益热线。同时,也会邀请中国顶级专家医生在线为大家进行健康咨询服务。
公益服务-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临床表现多性样,可以毫无症状,也可以猝死为首发表现。
●冠心病●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脏细胞的动脉,成网络状,像一顶帽子覆盖在整个心脏。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产生斑块,使管腔狭窄,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故又称缺血心脏病。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的心血管疾病,被称为“人类头号杀手”,也有人称之为“世界级冠状动脉灾难”。在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左右,我国每年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压力大等致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不仅存在而且还在逐年升高,如人群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比例逐年增加,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继续增长。因此,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任重而道远。
●冠心病的症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固定狭窄或微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糜烂或出血,继发血小板聚集或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急剧加重或闭死,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疾病因素
患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向心性肥胖、川崎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先天性畸形等也可能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增加。
不良生活习惯和情绪
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过多的盐摄入导致血压不稳也可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另外,如长期抑郁、沮丧、精神紧张、压力大等,也可以引起本病。
●冠心病好发人群●
高血压病患者
高血压时内皮细胞损伤,低密度脂蛋白容易进入动脉内膜,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因此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升高,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概率增高3~4倍。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糖尿病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的闭塞,因此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
高脂血症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具有明确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肥胖的患者
肥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肥胖可导致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升高,并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长期吸烟患者
吸烟者血小板易在动脉壁黏附聚集,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焦油会损伤动脉内膜,另外烟草中的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
●冠心病如何饮食调理●
*忌吃油炸、油煎食物,如油条、炸鸡等,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限制腌制食物等高盐饮食。
*选择新鲜蔬菜,多吃水果。
*少食多餐,避免饮食中有刺激性食物,禁烟、忌酒,不喝浓茶及咖啡,以防过度兴奋引起心跳加快。
*多食含镁丰富的食品,如小米、玉米、豆类等,利于抑制凝血或对血小板起稳定作用,防止血小板凝聚。
*多食含铬丰富的食品,如酵母、牛肉、肝、全谷类、干酪、红糖等,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胆固醇。
*多食牡蛎、鲜贝、虾皮、海虾、巴鱼等含硒的食物,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的损伤程度。
●冠心病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
冠心病病人的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适当的阻力以及灵活性和协调运动,同时进行一些低强度的体力活动。如骑自行车、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要避免竞技性运动。
运动强度:
冠心病病人应避免体力劳动、竞技性运动,以及屏气用力动作,如推、拉、举、用力排便等。
冠心病病人最佳运动心率控制区域计算法:晨脉x1.8=心率控制上限,晨脉x1.4=心率控制下限。寒冷和炎热天气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运动时间和频率:
运动时间应选在下午,因心血管病人在每天上午6~12时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如果在这段时间内从事心脏负荷运动,更易发生意外。一般每周锻炼3~5次就可以了,每次为10~30分钟即可。
专家提醒:
运动中要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胸痛、脉搏过快等。一旦出现上述状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并给予积极的处理,医院就诊。
文章综合于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回顾●
慢性胃炎非小病,久拖不治出大事!专家教你八宜八忌!
警惕!身体出现这8种生活常见症状,可能是大病征兆!
反复头晕、心悸?可能得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这4种情况可要小心了!
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