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国医院第四批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到达武汉,61人的护理团队在领队、院*委书记金元哲与护理部主任潘颖丽的带领下,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多管齐下,立即全力备战,开启了内在制定流程条例、外在进行演练操作防护等内外结合的全面“武装”!
在潘丽颖主任的带领下,队员们先后建立了护理感控管理条例与医疗队生活驻地管理规定,规范了全体队员进出流程,从而确保所有医疗队员的安全,同时积极开展医护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发送学习通课程码,为全体队员提供线上学习和培训。护理培训师杨丹先期完善防护操作流程,示教操作,统一培训考核14名小组长,各组长再逐一考核每名组员。随后,全体医院组织的院感及防护培训,护理组及时更新操作流程。在每组护士上岗前强化考核,达到穿脱防护装备操作全员合格后才予以上岗的目的。伤口治疗师马芳带领大家学习如何预防面部压力性损伤,实操各类敷料的剪裁及使用,力求达到医护人员面部皮肤损伤最低化。
联合组队:梳理“特长”,发挥高效能2月26日,护理团队联合本次医疗队中来自辽宁省内其他23家医院的60名护理人员一同组成人的联合护理部,潘颖丽主任负责管理。联合护理部接医院“新冠肺炎”病区(即该院4号楼12楼西区病房)。
接令必行。有着丰富护理管理经验的潘颖丽主任和护士长马爽立即着手紧急统筹规划。她们对全体护理队员的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每一名队员的年龄、职称、专业、特点等进行分析后,进行了科学的分组,包括责护13组,日勤5组,并明确了各组的组长以及每个人的职责。
为了确保正式上岗后能够发挥所有护理队员的最大效能,联合护理部决定,进行弹性排班。
战疫首日:连夜紧急制定新流程在查看各分区、通道布局,交接物资、协助转运病患后,护理团队全员准备就绪。2月28日,护理小组与先前医疗小组成功汇合,正式接管“新冠肺炎”病房,交接工作在不断地磨合、沟通、协调中有序进行。
当晚,忙碌了一天的护理团队并没有立即休息。为了第二天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潘主任和各组组长聚集在一起,将白天所遇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医院相关规定,医院相关科室协商,连夜制定了第一版“辽宁省第十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管理规定”。他们还根据病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冠肺炎”患者出入院流程、CT陪检流程、护目镜回收流程,建立物品交接登记本、消*杀登记本,医院路线图、电话表及各楼层布局图。
这一切细致的工作,都是为了让队员们尽快适应病区环境,尽早进入良好工作状态,更好地为患者们展开服务。
坚守一线:细致入微,护理升级每一天的实际情况都千变万化,护理小组阻击疫情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自从正式投入战斗后,每天晚上9点,护理小组都会召集12小时班次及6小时班次小组长开会汇总各自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立即实施。医院沟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及时反馈给院方。
连日来,护理小组将药品管理、消*隔离、规章制度、优质护理、责护职责及交接班内容分组落实,权责清晰,形成护理工作有效闭环。根据疫区“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护理人员制订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入院须知,每人每天加强专科病情观察,及时反馈病情变化,医护联动。关心关爱每一位患者体现在了每一天的工作细节之中。佩戴姓名标识,以便病人迅速识别负责护士,及时沟通;细心观察患者行动,了解病人生活及心理需求。除了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还主动给行动不便的病人喂饭、喂水,协助排便,进行生活护理,为病人修剪指甲、清洁胡须,修剪头发。当他们观察到个别患者缺少生活用品时,第一时间将自己的香皂、卫生纸、毛巾等物品带给病人,让病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大家还利用自身专科护理的特长,适时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面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还通过手机播放“VTE预防”小视频,帮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在医院质控检查中,这些贴心的帮助与安慰成为了“加分项”,专业高效的护医院联合护理部的一致肯定。
温暖关怀:用团结铸就信心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家的心态难免产生变化。护理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