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脚,像树有根。树木如果枯朽,一定是根已枯朽;人的衰老、死亡,也是从脚开始。反过来说,只要脚是暖的、通的,人就健康、长寿。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脚——人体健康总根●人有四根,分别是鼻根、乳根、耳根、脚根。鼻根是人的苗之根,乳根是人的宗气之根,耳根是人的神机之根,而脚根是人的精气之根。
●这说明鼻、耳、乳仅是人体精气的三个凝聚点,而脚跟才是精气的总集点,是人健康的总根。
●古代中医通过内观内证发现:人的筋之根就在脚部,治病要治根,养生也要调根。因此只拉身体的筋,而不把脚部的筋拉开,是治标不治本。
●光在足底就有个穴位反射区,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这个理论比较复杂。简单说来:经常使双脚暖和或护养双脚,相当于在调理全身五脏六腑。
中医认为,脚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极为密切的关联。
今天蓝宝给大家分享一下脚部的六大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首穴睛明,末穴至阴。
它是人体最重要的排*通道,时刻保持膀胱经通畅,才能无*一身轻。
人体有三大排*的途径:
第一条:通过输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体内排出*素的最大一条通道。第二条:通过大便把内体脏东西排出体外,其实*素从尿中排出去对人体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对生命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若三天不小便,那这人就比较危险了。第三条: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素排出去。膀胱经是掌控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这条经络一定不可以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膀胱经是从眼部的精明穴到小脚趾外侧至阴穴。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为先天之本,肾经是从我们的涌泉穴起,循环到头部,补肾是需要一辈子来完成的任务,肾气强壮就不会衰老。在十二经脉中,膀胱经和肾经是表里关系,相当于一个部门的同事,并肩作战。肾脏代谢的水液垃圾,通过膀胱排出体外。而这种排出体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汗液,一种是小便。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内经》里说“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也是“水谷气血之海”。
胃经畅通无堵,让人睡的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可以让人返老还童。胃经是管理肠胃功能的,肠胃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胸,首穴隐白,末穴大包。
人出生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经常按摩护理脾经,可以增强人体的气血运行,为防病治疗疾病储备最大的能力,按摩小腿脾经,肥胖者可以变瘦,瘦者可以增胖。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
人生气就会在肝那里藏着,藏的太多后,发泄不出去,到胆那儿堵住了,就成了胆囊炎,胆结石,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浊气排出,肝脏跟外界没有通路,她只能借助胆经这条经络。
胆经不通的表现:
1、胆有了问题,通常就是胆汁上溢,早上起来就会口苦,2、脸上像蒙了一层灰,3、经常偏头痛,坐骨神经痛或乳腺方面的问题,4、妇科病也是由胆经所主,5、有的人一会冷,一会热,也是胆经不通造成的,6,有的人经常叹气,两肋痛,都是胆经淤堵有关。足少阳胆经是我们中医经络中最重要的一条经络,起于面部的瞳子疗穴,绕过耳后经过颈部,胸部、腹部、腿部、足部无名指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此时入睡头脑清醒,面色红润,早上起床敲打胆经效果更加。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从足走胸,首穴大敦,末穴期门。肝主疏泄和藏血,在中医上说“女子以肝为先天。百病从心生,要想去掉心病,就得去肝火,就得增强肝的解*功能,肝的解*功能一旦增强了,血液就清洁了,就不会得高血脂了,好多慢性病都出现在肝脏上,只有把肝脏这个解*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不得病。若经常头晕,有气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到医院一检查是心脏供血不足,这其实是肝的功能弱了,肝给心脏补充的气血不足,所以需要调理肝脏。中医认为,脚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尤其在冬天,双脚互打更是不可缺少,因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有很多老人通过双脚互打后,发现比热水泡脚效果好,所以使脚部暖和、双脚打通是养生中非常的重要部分哦。德国微晶光热疗法,就是通过德国微晶光热仪发射微晶能量波,形成高频率微振动,从脚底自下而上向上通过6大经络60多个穴位输送能量,此时会有热感,如果脚部循环不畅,腿部循环不畅等,就会有明显的酸胀麻痛的感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