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优朵夏季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指
TUhjnbcbe - 2021/8/30 0:49:00
北京湿疹防治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89789.html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随着季节更替,天气逐渐炎热,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已悄然而来。每年的4月开始,这一类传染性疾病就会进入一个高发期。也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学会识别、防止传播、预防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哦!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

顾名思义,就是手足、口咽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常伴有口痛、咳嗽、流涕、厌食、低热等症状,多数症状较轻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

大约1%~1.6%患儿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且会有0.03%~0.05%的概率导致死亡。

每年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多发生于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

安全起见,以防万一,针对手足口病,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传播途径有哪些?

气体传播含有患儿打喷嚏及说话等飞沫的气体液体传播患儿的唾液、疱疹液、鼻腔/咽喉分泌物或饮用过的水固体传播患儿的疱疹、粪便、手或用过的玩具、餐具及吃过的食物等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少扎堆手足口病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居家也要常通风,勤晒衣被。早种疫苗6月龄-5月龄的孩子建议尽早接种EVA疫苗,虽然要花点钱,但能安全、有效的降低发病率,减少重症和死亡率。早就医如果在孩子出现持续发烧不退,手心、足掌心、口腔黏膜及臀部处发现疱疹等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确诊后要及时通知幼儿园老师,早请假,避免交叉感染。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接触污染源后都要及时、正确、有效的洗手,这也是最经济便捷,可直接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勤消*对儿童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品、餐具等物品要勤清洗消*,对此,我们对幼儿玩具及设施都会及时且系统性的消*,坚决不给病*寄宿的机会。勤锻炼请家长能够积极引导幼儿勤锻炼,提高抵抗力,增强免疫力,从自身抵抗病*传染。

万一得手足口病怎么办?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同时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及时退烧,注意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头疼、呕吐等立刻就医。补充营养,注意饮食01、饮食要少量多餐,清淡营养,以软烂或流食物为主;02、不宜热饮热食,或食用冰冷、酸咸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口腔内部疼痛,引起儿童厌食;03.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残留物感染。伤口护理,注意卫生01.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挠破患处;02.切勿用针挑破皮疹,引发感染;03.皮疹破损处及时涂上消炎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04.选择柔软透气的衣服、被褥,多晒太阳,保持清洁。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勤锻炼,少扎堆聚集,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早和儿童园请假即可。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

发病机制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一般为2—3天,病程一般为4~7日,重者可长至2周。

症状体征

潜伏期为2~4天。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预防及护理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勤锻炼,少扎堆聚集,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早和儿童园请假即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优朵夏季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