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博
神经康复科主治医师
年参加工作,是山东省老年学学会第一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康复分会培训学组委员。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甘于奉献的精神,时刻帮助着需要他的患者。
他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支出。年临近春节,晚上10点多钟,他所在的神经科病房,接收到一位患有精神疾病、伴突发性昏迷病人。患者丈夫因喝酒,对其发病情况一概不知;女儿年幼,独自照顾患者较为困难。当时病人处于低体温休克状态,病情比较危重,而患者丈夫因疲惫劳累昏睡。娄博便主动承担起部分监护工作,帮助患者保暖、翻身、拍背,一直陪伴,几乎彻夜无眠。第二天,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他这才把病人交付给接班大夫。他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患者女儿,嘱咐她如有需要,随时联系。患者女儿十分感动,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娄博说,这都是工作中的小事,但正是这样的小事,他做了许多。
年,他调到神经康复科工作,在收治病人的同时,还承担起全院科室的康复会诊工作。神经损伤病人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有许多患者自暴自弃,不愿意配合康复训练。每当这时,娄博总是耐心劝慰,鼓励患者就不要轻易放弃。娄博总是带动病友之间要相互鼓劲、相互监督,三院的康复训练形成了自信、自律、自强的浓郁氛围。
吕其铭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年,他从兰州大学毕业后,来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工作中,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神经外科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当中,用最大努力诠释着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医学知识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如果稍不努力,就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误诊,我们每位同事都充满着紧迫感和使命感。”吕其铭笑着说。医院开会学习,吕其铭总是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虚心向前辈请教,不断掌握神经外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他参加神经内镜技术与理念等学习班,及时了解神经外科内镜技术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医院后,便把学到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在工作中,吕其铭事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病人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医院*委、团委各项工作及活动。年,他荣获聊城市市直“优秀青年工作者”称号,他还多次荣获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青年医师”等称号;年,他被市卫健委选派为第三批基层服务“业务院长”,医院提高服务水平。
张洪凯
麻醉手术室主治医师
俗话说“开刀看病,麻醉保命”。麻醉医生是病人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保护神”,而张洪凯正是一名麻醉医生。
从业十几年,张洪凯深知,麻醉质量高于一切,病人生命高于一切。去年九月,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病人,在家不小心滑倒,造成骨折。手术前一天,张洪凯去病房评估老人身体情况,发现老人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多种系统疾病。这样的病人手术麻醉风险相当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回到手术室,张洪凯组织科室骨干力量,预估所有手术意外情况,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麻醉方案,确保万无一失。手术过程中,张洪凯一刻也不敢松懈,严密监控病人生命体征。两个多小时里,病人血压多次出现急剧变化,但手术总算有惊无险,老人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张洪凯还负责全院的急救插管任务。一次,他在介入中心刚忙完,另一手术间一心梗病人突然出现室颤。室颤相当于心脏无法泵血,相当危险。这种情况下,人的大脑只能维持五分钟,超过时间脑细胞就会相继死亡,这对大脑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损伤。张洪凯没时间穿铅衣,便飞速拿上急救箱冲到手术间,最终,病人恢复了心跳并顺利完成了手术。
郑丽平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虽无华扁回生术,但有岐*济世心。在郑丽平心中,病人的事都是大事,病人的安危高于一切。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始终待病人如亲人。
曾有一位患者说话及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反复发作,即使溶栓后病情还在反复,郑丽平多次陪同患者走绿色通道进行检查,同时,医院教授进行病情分析,最后,病人转危为安。患者家属激动地说:“郑医生,我们本来要打算找一位熟人,但是遇到您,觉得您比亲人还要亲!”
郑丽平说,只要穿上工作服,就要把所有情绪和烦恼抛到脑后,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看病救人之中去。在平时工作中,郑丽平会特别
在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赵忠全不断提升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在工作之余,学习并考取了情绪管理师证书。有一天,医院科室病房3床一位老人眉头紧锁,口唇绷紧,目光不和任何人交流,耍脾气说不做手术了,儿女很作难。赵忠全熟悉病人病史,他用情绪管理师的学习方法,把一家人带到谈话间,试着跟病人共情。病人表示,10年来,他经常在梦里清楚地听到锯骨头的声音,每听见一次就仿佛重做了一遍手术。找到问题所在,赵忠全申请给患者安排全身麻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又联系心理科医生进行治疗,患者满意出院。
工作中,赵忠全不断提高着自己应对急诊外伤时的救治能力。去年一次值班时,赵忠全遇到了见义勇为英雄贺安友。贺安友在高楼上救下将要坠落的女童,自己摔伤骨折。作为首诊医师,赵忠全为救人英雄开辟了绿色通道,在就诊卡还未办理完成时,向放射科提出申请,尽快完成拍片,片子显示贺安友多发性跖骨骨折。趁着左足还未明显肿胀,赵忠全当机立断,联系手术室,准备急诊手术。手术需要在C型臂透视下进行,赵忠全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面对机器射线,无所畏惧,顺利完成了骨折复位术。
郭德刚
急诊科主治医师
郭德刚从事急诊急救工作已经有12年,他爱岗敬业,始终把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做到了12年工作零失误、零投诉,得到了同事及患者的广泛好评,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现医院急危重症学组组长。
病人突发病情重、发展变化快,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业务能力及高度的责任心及足够的胆量和魄力。有一次,到达抢救现场,郭德刚发现是一位精神病人正在家中用刀砍人,地面、墙面血迹斑斑,大家都很紧张。但伤者生命危在旦夕,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面临风险,郭德刚第一个冲了进去,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等救治结束,他才发现自己鞋子和衣服上全都是血。
一年夏天,聊城下了大雨。凌晨一点,接到出车指令,东昌路口有一名电击伤患者需要抢救。好不容易到达现场附近,发现那里的积水已有1米深,救护车根本无法继续前行,抢救人员只能下车,带上急救药品和担架趟水前进。郭德刚沉着冷静,联系消防、电业、市*等部门,大家通力合作,终于将医院,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他曾多次参加聊城市组织的急诊急救技能比赛,并多次获得个人二等奖、三等奖;在国内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篇,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2项……年,医院ICU及急诊专业进修学习,业务能力再次得到提升。
杨思莲
神经内科介入病房护士长
杨思莲已经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33年,她服务好,热情高,给了患者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杨思莲是山东省介入护理委员。年,她带领科室护理人员创建了“”优质文明服务品牌,该品牌在年荣获聊城市第三届十佳文明服务品牌。年10月,她带领护理人员积极创建磁性病区,打造无噪音病房、一针病房,不断提升科室的医护服务水平。
年,一位脑出血患者因病情严重需从胃管中注入流质饮食。患者从农村来,城里没有亲戚朋友。杨思莲就从自己家给患者做米汁、鱼汤、果汁等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天天送到病房,持续20多天,直到患者康复出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义无反顾加入防控第一线,做好科室门禁管理,陪护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就医,医院“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
在今年初一个晚上加班时,杨思莲不慎滑倒,致右桡骨远端骨折,但她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放弃工伤假,45天右手臂固定着长夹板,坚守在病房,感动了所有同事和病人。
杨思莲乐于学习,不断进修,参加了国家十三五急性脑梗死取栓术研究课题,能熟练掌握神经内科疾病及神经介入护理及健康教育。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科研6项,主编著作3部。年,她荣获“首届山东省百佳护士”称号。
白焕峰
神经六科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兼任山东省神经内科护理学会委员。年聊城卫校毕业,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作为护士长,她认真负责,以身作则,打造了一支医德高尚、技术高超、服务一流、敢打硬仗的护理团队。在她的带领下,所在科室先后创建了“优质护理病房”“一针准病房”“无噪音病房”“磁性病房”,医院评为优秀团队。
作为护士长,对病情严重的病人,她总要亲自上阵,亲自指导,甚至亲自护理。科室曾经收治了一名70多岁的脑梗塞病人,该病人入院时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同时由于长期卧床,出现了10X20cm的重度压力性损伤,身上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恶臭,刚入院时,其家属也不愿意接近病人。面对这一情况,白焕峰带领护士为病人处理伤口,替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帮助患者从单音练习开始,然后逐步进行多音练习,进而一步步的进行身体锻炼,让该患者好转出院。每当患者入院时,她协助医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或病情可能发展情况,每月都主持召开一次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参与的公休会,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理解治疗方案。
在工作之余,她认真带教年轻护士,善于总结临床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十余篇,科研成果五项,发明专利三项。每年组织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医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郝丽华
神经四科护士长
在郝丽华心中,护理工作要永远有爱与奉献。她认为,护理人员能做的就是要在每个瞬间,给需要照料的病人送去温暖,用涓涓细流般的爱,来抚慰每一颗疼痛的心灵。
“郝护士长是个好护士长。”在病房常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谐音,是患者和家属发自内心的一句话。郝丽华的“好”来自她的“善”。
年,科里来了一位年轻患者,是一位高三女学生,患的是较为罕见的“烟雾病”。该病反复发作,医生建议去北京做开颅手术。但该患者自幼丧父,家庭状况一般。郝丽华了解情况后,每天都要去女孩病房好几趟,跟她聊天,减轻女孩的心理负担。有一天早上,郝丽华又给女孩买了一些营养品,并把元现金塞到孩子母亲手里。第二天,郝丽华又给女孩买了一套舒适的居家服,这次,她让值夜班护士袁田青给孩子送过去。孩子很高兴,在医院就一直穿着这套衣服。后来住院期间,郝丽华又给这名女孩买了毛衣、棉鞋、帽子等过冬必需品。
年,女孩做完了第三次手术,效果很好,女孩母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