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从名称可以看出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也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斑块堵塞冠状动脉或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脏的血液灌流量不足,而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的各种症状。
中医把冠心病归于胸痹的范畴。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有: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自汗,甚至出现濒死感。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冠脉造影可以确诊。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高血脂2高血压3吸烟4糖尿病5肥胖6年龄(男性大于等于45岁,女性大于等于55岁)7遗传。其中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最直接危险因素,吸烟可以明确诱发和加重冠心病。从这些危险因素中可以看出,长期三高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冠心病,大家可以翻看之前写的关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文章来详细了解。除了年龄和遗传为不可变因素,三高、吸烟、肥胖都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属于可变因素。
依据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我们把应对的策略分为发作期和稳定期来分别阐述。
发作期可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患者需常备硝酸甘油且方便取用,一旦出现发作症状,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有条件的话可以吸氧,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五分钟后再含服一片硝酸甘油,最多含服三片,15分钟以内症状缓解,当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更严重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医。由于急性重症患者需要手术搭桥或手术置入支架,医院,成立了包含急诊、心内、超声介入等多学科构成的胸痛中心,并为此开通了绿色通道,拨打急救电话时,患者或家属要着重描述胸痛症状,以便进入绿色通道快速就诊,争取避免心肌梗死或猝死。
稳定期我们需要做的都是为了减少或减轻发作,应采取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药物干预有以下几种:1硝酸脂类——能扩张冠状血管,增加血流量,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在急性期和稳定期均可适用,代表药为硝酸异山梨脂(消心痛)。2β受体阻滞剂——可以预防心律失常,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荷,控制血压,代表药是倍特洛克。3钙离子拮抗剂——能降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松弛血管,尤其适用于血管痉挛引起的冠心病,血管痉挛引起的冠心病在临床上就是变异性心绞痛,代表药物为硝苯地平,由于硝苯地平半衰期太短,需要一天服用三次,不利于平稳控制病情,部分患者出现血管快速扩张的副作用,现在已经开发出缓释片和控释片,需要注意的是,缓释片和控释片服用的时候不能破坏药片的结构,控释片服用后排出的依然是完整的药片。4抗血小板聚集药——有抗凝抗血栓的作用,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并增加出血风险,需要定期监测。5降脂药——能降低血脂和血粘度,阻止或逆转脂质斑块的形成,代表药为辛伐他汀。另外,中药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均能在发作和稳定期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可以用补气活血的中药把身体调理好,这里重点推荐一下红曲,之前在脑梗塞的文章中就推荐过,因为脑梗塞和冠心病的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区别是发生的部位不同。运用红曲可以降低血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长期服用可以阻止脂质斑块形成,使现有的脂质斑块缩小,且红曲属于药食同源的食品,含有天然的成分,安全有效。
非药物干预,又称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包括戒烟和不吸二手烟、减肥、低脂低盐低糖饮食、调节情绪、睡眠充足、保持大便通畅,适度做一些有氧运动,提高心力储备。虽然把非药物干预写在了后面,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最低成本的治疗手段。心肌细胞一旦缺血坏死,是不会再生的,也就意味着冠心病发作一次,心脏的功能降低一分,不发病才是重中之重。
愿大家身体安康,恳请点赞,转发评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