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导致冠心病的因素很多,其中饮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因此,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改善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控制好饮食,可以预防冠心病或者延缓冠心病症状及并发症出现的年龄,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些饮食原则:
1.控制总热量,控制体重
维持理想体重预防肥胖,是预防冠心病的伙食治疗目标。饮食摄入热能过多,可引起单纯性肥胖,肥胖者血胆固醇合成增高。为维持理想体重,三大营养素占总热量百分比分别为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糖类(碳水化合物)占60%~65%。无论是体重超标或是体重正常的冠心病患者,都要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主食及脂肪摄入过多是热量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肥胖者每日主食不要超过20g,油类25g以内,多吃娘清蒸、煮、拌的食物,并且长期坚持,切忌暴饮暴食避免过饱最好少量多餐,每天4~5餐。
2.适量的蛋白质,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是维持心肌营养必须的物废,是增虽身体抵抗能为,防治动脉硬化的基础但摄入过量的蛋白质对冠心病患者不利,这是因为蛋白质不易消化,会加重心肌负担。冠心病患者饮食中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5%,或按1g/kg体重供给。
3.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胆固醇
血脂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康人每天脂肪提供的能量(供能比)占总能量的20%~30%,而伴有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则必须低脂肪饮食,脂肪占总热能的20%,不应超过25%。
食物中的脂肪(三酰甘油)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组成的。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脂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脂肪酸来实现的。脂肪酸通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饱和脂肪酸是指分子结构中没有双键(全是单键)的脂肪酸,如硬脂酸、棕榈酸等,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猪油、蛋类和奶类中),能促进体内胆固醇合成,具有显著升高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分子结构中有双键(也有单键)的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坚果和植物性油脂(如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中,能降低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与此同时,却不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以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对心脑血管健康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比饱和脂肪酸更佳。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摄入,一旦膳食中缺乏它们,就会出现相应的缺乏病,所以又被称为“必需脂肪酸”。它们广泛存在于日常油脂(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色拉油、葵花子油、南瓜子油、米糠油等)和富含油脂的食物(如花生、大豆、葵花子、南瓜子等)中冠心病患者应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P)的供给,减少饱和脂肪酸(S)的供给,多摄入植物油。预防饮食时,P/S比值应大于1:1,治疗饮食时,P/S比值应大于2:1,尽量少吃含动物脂肪高的食物。要选择“瘦"(脂肪含量相对少)的肉类,如瘦牛肉、瘦猪均瘦羊肉、鱼虾海鲜、鸡肉等,尽量少选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如肥肉、五花肉、肥牛肉、肥羊肉、猪排、牛排。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长期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脑髓、蛋*、肥肉、贝类,可引起高脂血症,加重动脉硬化。胆固醇来源有蛋类(主要是蛋*)、动物内脏(肝、肾肚、脑等)、鱼子海产食品(鱿鱼墨鱼、干贝、蟹*)等。粮食、豆类、蔬菜和水果中不含胆固醇。预防冠心病发生时食物中的胆固醇供给应限制在30mg天以下。治疗饮食时应低于20m8(天,因此,应该严格限制蛋类、动物内脏数鱼、肥肉等食物的摄入磷脂在肝内合成,以结合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卵磷脂是血浆上要成分卵磷脂使胆固醇脂化形成脏醇酯,脂化作用增强时,胆固醇不易在血管壁沉积或使血管壁的胆固醇转入血浆而排除体外,*豆卵磷脂可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并能防止动脉粥栉硬化。
4.适当摄取糖类
碳水化合物过剩也可引起高脂血症,故将高脂血症分为脂肪性和碳水化合物性高脂血症,欧美国家多为脂肪引起的高脂血症。调查发现蔗糖消耗量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系比脂肪消耗更重要。肝能利用游离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故碳水化合物过多可致肥胖,而肥胖是高脂血症易发因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种类与冠心病发病率有关。若以淀粉为主,肝和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都比给与果糖或葡萄糖时低,给子蔗糖亦有类似现象。果糖对三酰甘油影响比蔗糖大,说明果糖更易合成脂肪,其次为葡萄糖,淀粉更次之。
5.摄入充足的维生素
(1)维生素C: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胆固醇代谢过程中,均需要维生素C参与,如缺乏则胆固醇在血液中堆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强,脆性减少,可预防出血。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红柿猕猴桃橙f、柑橘柚子、草莓等以及由这些酸味水果加工的果汁,多吃新鲜的绿色蔬菜。
(2)维生素E维生素E对心脏及血管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抗氧化作用。防止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的氧化,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氧利用率,使机体增高缺氧耐受力,增强心肌对应激的适应能力。维生素E还能抗凝血,增强免疫力,改善末梢循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3)维生素B:与亚油酸同时应用能降低血脂,因维生素B能促进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
(4)叶酸;叶酸缺乏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叶酸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绿色蔬菜、动物肝肾、豆制品、水果和坚果等。但天然食物中的叶酸很不稳定,如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空气和紫外线条件下,会使叶酸分子断裂而失去活性,尤其煮沸后损失更多。所以
烹调食物时不要加热时间太长,菠菜、甘蓝等蔬菜应尽量凉拌食用。此外还可通过营养补充剂补充叶酸(每天0.4mg),效果更为可靠。
6.低盐饮食
低盐饮食主要是为了预防高血压,每天摄入食盐3~5g,并避免摄入酱油、咸菜、大酱腌制蔬菜等隐性食盐。
7.摄入充足的钙、、碘、铬
饮食中钙的含量增加可预防高胆固醇血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钙的适宜摄入量为每天mg。钙的最好来源是牛奶,每1ml牛奶大概含有1mg钙,且其吸收率较高。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m1牛奶。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皮等)也是钙的良好来源宜每天食用。当每天饮食中摄入的钙不足80mg时,叮通过钙剂进行补充镁元素可以影响血脂代谢和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稳定血小板,防止血小板聚集。含镁丰富的食物有小米玉米、豆类及豆制品,枸杞、龙眼等碘元素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紫菜、耳等,其中海带还可以降压。铬能增加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含铬丰富的食物有酵母、牛肉、全谷类、十酪,红糖等。硒元素能抗动脉硬化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肌损伤程度。含硒丰富的食物有牡蛎、鲜贝、虾皮、鲅鱼、*鱼等。
8.增加謄食纤单摄入
各种食物的可食部分,除了糖类,类蛋白质、维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纤维成分,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统称为膳食纤维。膦食纤维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从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来说,膀食纤维能抑制机体对胆固醇的稀释和增加胆酸的排泄,从面可显著地降低血胆固醇因此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膳食纤维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减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和药物的依赖作用,并可防止热量过高,控制肥胖。因此冠心病患者应多摄取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9.限制饮酒
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以少量饮酒,但是不提倡用少量饮酒预防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提供戒酒。饮酒者应适量,要求低浓度(不高于38)低量(一天不超过葡萄酒10mnl.啤酒m、白酒25m1)、最好不饮白酒,而饮葡萄酒(红、干白为佳)。孕妇和儿童、青少年不应饮酒。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钟南山提醒老年人,患上冠心病,这3种食物劝你不要碰,趁早管住嘴专家总结:冠心病的大忌“3不碰6不要”!你犯了没?紧急告诫:有冠心病的人,三件事最好不要做,要不然很容易猝死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