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治疗方法
目前,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需根据冠脉的病变解剖特征、病人临床特征以及当地医疗中心手术经验等综合判断决定。
一、对症治疗
纠正冠心病易患因素,如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停止吸烟、合并糖尿病者需降低升高的血糖。如有贫血、甲亢、心力衰竭或使用任何增加心肌氧耗的药物均需注意纠正或避免。
二、一般治疗
减轻或避免心肌缺血的发作。例如估测患者的体力活动耐量,调整日常生活及工作量。患者应避免突然的劳累动作,尤其在较长时间休息以后,例如对昼夜心绞痛发作规律的研究发现,清晨起来后的短时间内,心绞痛阈较低,因此,起床后活动动作宜慢,必要时须用硝酸甘油作预防。
三、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冠心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不仅可缓解急性发作,还可以预防心绞痛发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在心绞痛突然发作时,要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若症状仍不缓解,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类药物,一般首选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酯。(1)首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般约1~2min即开始起效。若无效或未充分缓解,可每隔5min再含服;若心绞痛症状持续20min,且不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可到附近医疗中心就诊,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2)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1~5min见效,作用维持2~3h。
(3)也可含服一些起效快的中药制剂,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2、缓解期的治疗
可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拮抗药及抗血小板药物。
(1)硝酸酯类:临床常用的硝酸酯类主要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和单硝酸异山梨醇。硝酸酯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头痛、头晕、反射性心动过速和直立性低血压等。
(2)钙通道拮抗药:常用的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卡地平等。
(3)β受体阻滞药:临床常用β受体阻滞药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
(4)抗心肌缺血药:曲美他嗪,为优化心肌能量平衡的抗心肌缺血药。
(5)抗血小板的药物:主要抗血小板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啶、氯吡格雷、双嘧达莫、鱼油及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药等。
(6)调脂药:常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此外,依折麦布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以及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也有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病人建议使用ACEI。临床常用的ACEI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不能耐受ACEI类药物者可使用ARB类药物。
四、手术治疗
主要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疗法,目前主要有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CABG(冠状动脉搭桥术)。
1、PCI
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最常用、最成熟的介入技术。它是在血管造影仪的引导下,通过特制的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对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血运重建的治疗方法。操作器械的改进,尤其是药物支架的出现大大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PTCA
即用经皮穿刺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其治疗机制是通过球囊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节段的机械挤压,使粥样硬化的血管内膜向外膜伸展,血管直径扩大,或粥样硬化斑块被撕裂沿血管腔延伸,在生理压力和血流冲击下,重新塑形生成新的平滑内腔,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血流通畅。目前随着PTCA技术的改进、材料的改良、优质影像增强系统的引入及PTCA操作经验的积累,其临床适应证在扩展。在临床上药物治疗无效,病人要求行血运重建治疗;同时有血管再通操作成功的可能性的病人可考虑进行PTCA的治疗。
3、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心脏搭桥术,是医生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廓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绕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以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有效地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五、注意事项
患者的日常生活作息要科学合理,吃喝睡眠及运动均要有规律性、避免过度劳累。
心理护理
1、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绞痛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加之反复发作易造成心理负担,因此许多患者丧失信心,并对此病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反复发作而情绪反应敏感。患者应了解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如心脏病的起因、治疗、预后等,正确认识疾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患者往往心理上只依赖于药物,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患者要有自身的急迫愿望,通过自己的运动康复,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信心。患者应主动与外界保持联系,看报讨论实事,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景和动态,相信科学,促进康复。
3、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巩固治疗效果。应让患者家庭成员了解疾病基础知识,以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易发作因素。患者的家庭成员也应帮助患者树立起坚持治疗疾病的决心,引导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调动生活情趣,使其思想放松,注意力转移,调整心情,提高免疫力,加强身体素质,从而减少复发。
用药护理
遵医嘱采用已经验证过有效的药物,预防冠心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1、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停药后通常可消失。但若症状持续加重,应警惕。一些长期或大剂量服用该药的患者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中枢神经: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头晕、头痛,轻症者只是暂时不适,严重者可能出现癫痫、意识障碍等。
(3)出血倾向:长期使用该药者,可能会发现皮肤经常有淤血点、瘀斑,或反复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现象,有时候还能发现大便发黑、尿发红,如果不小心受伤流血,会发现伤口不易止血。严重者可能会突发颅内出血的紧急情况,应警惕。
2、安全用药提示
(1)不要擅自换药、调整药物剂量等。不同剂型的阿司匹林,因成分含量的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有的患者可能发现亲人朋友服用其他剂型、剂量的阿司匹林效果不错,私下调整自己的药型或药量,这样不仅不能保证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2)酒精可加重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粘膜的损害,延长出血时间,用药期间不要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3)如果近期需要手术,提前告诉外科医生你正在使用这种药。可能需要暂时停止使用它,避免增大术中出血风险。
(4)如果刚做完扁桃体切除术或其他口腔手术,除非得到医生的指导,否则术后至少7天内不要使用该药。
(5)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任何严重、持续或进展性情况均须及时与医生沟通。
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
(1)制定固定的日常活动计划,避免劳累。
(2)避免突发性的劳力劳作,尤其在较长时间休息以后。
(3)如凌晨起来后活动动作宜慢。
(4)心绞痛发作时,应停下所有活动休息。
(5)频发或严重心绞痛病人,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应卧床休息。
2、运动管理
(1)首先要有好的心态,注意心平气和,不能着急上火,不要想着一蹴而就,制定合理的运动锻炼计划。
(2)运动前的自身条件和环境要注意,尽量避免清晨及高温天气运动,感冒或发热后康复2天以上才能恢复运动,运动前不能吃得太饱,七八分饱即可,不要抽烟,喝酒、喝浓茶、咖啡等,穿着衣服要舒适,不宜过厚。
(3)运动方式以有氧训练为主,包括步行、骑车、游泳、打乒乓球、羽毛球、广场健康操、太极拳等。
(4)注意避免过量运动,建议患者每次运动到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即可,每次时间为10~30分钟,每周3~4次,做到早晨起床感觉舒适,无疲劳感最佳。
(5)运动中患者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注意警惕,及时停止运动和就医:①胸、臂、颈或下颌出现压榨性疼痛、烧灼感、紧缩感、胀痛,无力、气短、关节疼痛或背痛;②搭脉搏超过(-年龄)次/分,血压明显增高或/90mmHg;③不宜在运动之后立即洗澡,应在运动之后休息15分钟再洗澡,并且水温应控制在40℃以下,水温过热会导致身体毛细血管的扩张,从而导致心脏的供血量减少。
六、饮食注意事项
饮食调理
心绞痛患者饮食应限制钠盐、脂肪、糖分的摄入。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可摄入大量的可溶性纤维。美国饮食联合会报告指出,摄入的膳食纤维越多,胆固醇水平降低越明显。燕麦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效果最好的食物,鱼类富含保护心脏的优质脂肪,因此要多吃。
2、多吃一些富含钾、钙和镁含钠低的食物。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等,由于钾盐能促使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性,有利尿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肌收缩能力。
3、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酸牛奶、芝麻酱、虾皮、绿色蔬菜等,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4、含镁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小米、莽麦面、豆类及豆制品,镁盐通过舒张血管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5、蛋白质的摄入量要适中,多补充植物蛋白,如大豆。
饮食禁忌
1、清淡饮食,控制好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食盐约为6克。
2、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采用植物油,胆固醇限制在每日毫克以下。少食用人造*油。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多,加重心、肝、肾的负担。
3、避免吃含氧化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如商店的烤制食品、薯片、饼干、咖啡伴侣以及糕点等。
4、限制糖分摄入。
5、避免食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等,吸烟者最好戒烟。
七、预防措施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坚持适量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3、讲究膳食平衡,做到各种食品搭配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高糖高盐高脂。
4、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5、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忧伤,控制激动和急躁情绪,回避激怒刺激环境,消除紧张感,科学地处理日常事务。
6、同时还要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将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7、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病。
全文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扫码
11.下肢静脉曲张检查时,患者平卧,下肢抬高排空静脉,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患者站立,若曲张静脉迅速充盈,提示
A.深静脉通畅
B.大隐静脉瓣功能正常
C.大隐静脉瓣功能异常
D.交通静脉瓣功能正常
E.交通静脉瓣功能异常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C浅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又称曲氏试验,包括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和小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用于检查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具体方法为嘱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使静脉虚空后,在腹股沟下方缚扎止血带压迫大隐静脉。再嘱患者站立,释放止血带后10秒内如静脉曲张自上而下出现,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同法,在胭窝处缚扎止血带,可检测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
12.属于Ⅱ型呼吸衰竭的是
A.PaOmmHg,PaCOmmHg
B.PaO2=60mmHg,PaCO2=50mmHg
C.Pa0mmHg,PaCOmmHg
D.PaOmmHg,PaCOmmHg
E.PaOmmHg,PaCOmmHg
点击下方空白
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A临床上常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重要依据。单纯PaOmmhg(8.0kpa)为ⅰ型呼吸衰竭(单纯低氧血症),若伴pa
点击蓝字|
长沙百医院总经理,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航空航天医学专委会常委、委员,贵州省全科医师师资培训指导老师。在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院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中西医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消化系统疾病。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持口腔健康?
1、监控各项指标,定期筛查
当糖尿病患者长时间血糖偏高,导致机体抵抗能力的下降,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从而易引起牙周炎、牙龈炎、牙髓病等,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控制血糖药物,定期对血糖进行监测,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内。
2、定期做口腔科检查和治疗
(1)糖尿病患者应该3-6医院做一次口腔检查。如果有牙周疾病及时治疗。
(2)必要时应在医师指导下洁牙,及时清除牙齿表面上附着的牙结石和牙菌斑。
3、保持口腔卫生
(1)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牙膏。
推荐:糖宁通络牙膏
糖宁通络活性成分科夭罗曲,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口腔问题,同时可营养牙龈、改善牙周微环境,在日常的刷牙中给牙龈、牙周、口腔等其他组织得到全方位的护理。
(2)选择牙刷以软毛、圆头牙刷为主,至少每一到三个月更换牙刷。
(3)刷牙时采用美国牙科学会推荐的巴氏刷牙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龈缘及龈沟内菌斑,清洁力较强,还能避免磨损牙颈和牙龈萎缩。
(4)饭后要养成漱口的好习惯,漱口能去除残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维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
(5)对于镶嵌在牙齿缝隙中的食物,可以使用牙线来进清理。
(6)如果佩戴假牙,需每天清洁。
4、吃饭时细嚼慢咽
咀嚼过程不仅能刺激唾液分泌,冲刷口腔内的污物,还能按摩牙床,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另外,细嚼慢咽还有助于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5、按摩牙龈
刷牙漱口后,洗净手指,用拇指轻轻按摩牙龈内侧,食指按摩外侧,可促进牙周微循环,增强黏膜、牙体和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每天坚持5分钟。
6、坚持叩齿练习
叩齿即上下牙有规律的咬合碰撞,可刺激咀嚼肌、牙根及牙槽骨,改善咬合力,增加骨密度。建议糖友每天叩齿30次,前20次快速冲击咬合,后10次强力持续咬合,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了解更多欢迎点击首文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