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属于慢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攀居世界首位,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高血压患病率是25.2%;最新资料显示心血管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患病总人数目前已达2.3亿,平均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心脏疾病,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患者有万。
春节期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如何应对?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少不了欢宴聚餐、觥筹交错、走亲访友、迎来送往……春节期间的生活方式大异于平时,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诸多威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怎样才能控制好血糖、血压,保护好心脏呢?医院内分泌科刘霞副主任告诉您节假日遵守7个原则,以及运用中医理念提高慢性病的防治能力。
遵守7个原则
1、保持生活的规律
在节日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人免不了要在一起打牌、下棋、搓麻将,有时会流连于精彩的电视节目;如果疏于休息,劳累过度,极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对于慢性疾病的患者都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过度疲劳以免引起血糖、血压升高,避免冠心病发作,及其他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2、饮食要清淡
面对丰盛的菜肴,应选少油少盐少脂食品。切不可认为重油炒的菜,只吃素菜就没关系,殊不知你可能吃了过多的油和盐。为避免食入过多的油及盐,夹菜时也要尽可能沥干汤汁,或者可以自行准备开水,浸水、清洗后再食用。时刻注意避免吃过多的高脂肪食物,如鸭皮、鸡皮、肥肉等,可以先剔除,建议选择骨头较多的部分食用,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
3、忌烟酒
烟酒中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后,会导致血管痉挛而发生意外,导致心绞痛、心梗的危险。因此,建议少抽烟或戒烟,不饮酒或少量饮酒,一般葡萄酒不超过50毫升、啤酒不超过毫升、尽量不要喝白酒,尤其不要空腹饮酒。
4、注意适当增加运动
假日里,往往吃得多、动得少。因此,餐后安排散步,或去商店购物,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血糖、血压的稳定性都会有一定帮助。从事这些活动中要注意时间控制,一般在30分钟之内的轻松活动是十分有益的。
5、注意备药,勿忘服药
原本规律的生活节奏在春节期间被打乱,不少病友可能会忘记或中断服药,要知道,随意中断药物是慢性病治疗的大忌,再加上春节期间摄入食物较多,极有可能对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因此,建议病友们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6、定时监测
春节期间,不妨适当增加血糖、血压的检测次数,心脏医院进行相关检查,防止由于生活起居被打乱造成这些数值升高。选择外出旅游时,病友更应做好充分准备,带足药品,定时监测,以保证旅游期间的安全性。
7、常戒备
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控制不好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因此,必须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积极治疗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做到有备无患。一旦发生心绞痛或血压骤升时,应立即使医院救治。随身带好充分的药量、血糖测定仪器或尿糖试纸。带好识别卡,写上简单的病史、有无并发症或其他疾病、经常使用的药物的名称和剂量,以便发生意外时供医生或救助人员参考。
中医防治为您保驾护航
中医经过久远的发展历程,其思想深远、维度包含较广。有天人合一的养生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几个方面。因此中医理念在慢性病防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只有长期保持不偏食,饮食有时、有度的做法,才能符合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四气”指:寒、热、温、良;“五味”指:酸、苦、甘、辛、咸。“四气五味”这两方面构成了中医传统的饮食养生,它讲求以食物来对人体气的阴阳程度进行平衡。比如,畏寒体质的人多食韭菜、核桃,虚火旺盛的人多食龙眼、木耳等。
2、动:通过运动对体内气的引导和修复来达到养生和锻炼的效果。中医中较为出名的传统导气养生的方式是华佗的五禽戏,通过对身体肌能的舒展和活动来达到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消化循环。
3、神:早在《*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了对于精神方面的保养,根据中医理论来看,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伤心、怒伤肝。进一步说明了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在慢性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中医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结合传统中医理念,对身体做出正确的调养和平衡。
专家介绍
刘霞,医学硕士。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榆林市突出贡献专家、榆林市三八红旗手、榆林市一五二人才、榆林市青年科技人才、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榆林市人才扶贫专家。现任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常委,白求恩精神医学会肾上腺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健促会糖尿病足学会常委,陕西省保健学会老年医学会常委,陕西省保健学会肥胖专业委员会常委,榆林市内分代谢病学会副主委兼秘书等。
主持完成榆林市科研项目1项,院内科研项目1项,参与完成陕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榆林市科研项目3项。陕西省科技成果2项,榆林市科技成果3项,榆林市科学技术奖3项,榆林市科技调研成果奖4项,榆林市自然优秀学术论文5项。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专业优秀论文20余篇。SCI论文1篇。
擅长糖尿病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痛风、内分泌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
来源:内分泌科
联系刘霞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