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东,男,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编委,《血管外科杂志》编委,担任第八、九、十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学术委员。自年起担任上海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自年起担任中国腔内血管论坛(CEC)学术委员会委员,年4月被聘为外国医师在京短期行医资格考试中心考评专家
擅长全身血管(动脉、静脉)的造影检查及腔内血管介入治疗,包括: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微创治疗以及颈动脉、肾动脉、锁骨下动脉、髂动脉及糖尿病足等周围血管的手术及腔内微创介入治疗。在下肢静脉曲张、颈动脉狭窄、同期颈动脉内膜切除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尿*症患者透析通路建立等临床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每年参与完成各类心脏手术80余例。
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学术著作2部,参与编写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1部;作为主要参与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
内容介绍叶志东教授首先介绍了冠心病、颈动脉狭窄、外周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冠心病与颈动脉狭窄常常同时出现。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欧美1.7%-22%,日本7%-16%,CEA手术的死亡病例50%与心肌梗死有关。然后叶志东教授阐析了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时的治疗策略:分期处理(先CEA,后CABG;反之亦然);同期处理(CEA+CABG,CAS+CABG,CEA+PCI,CAS+PCI),目前对同期处理尚存在争议。
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如果合并稳定性CAD,可以进行同期CAS+CABG,也可以分期CEA/CABG;如果是合并不稳定性冠心病,就只进行分期的CEA/CABG或CAS/CABG。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80%的患者:如果颈动脉手术风险≥3%,就只进行CABG;如果颈动脉手术风险3%,就可以对合并稳定性CAD的患者行同期CAS+CABG或分期CEA/CABG;也可以对合并不稳定性CAD的患者行分期CEA/CABG。
最后,叶志东教授小结: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常常合并有冠心病,后者会影响CEA的疗效;同期处理是复杂的高危性手术,不应勉强,应充分考虑患者、术者、条件等因素合适后才可进行。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