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即膳食营养不科学身体就容易生病,比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寻根究底,与吃都有莫大的关系。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不健康饮食对心血管健康的危害
不健康饮食易造成疾病负担!
长期不平衡的膳食安排,比如钠、脂肪、热量、胆固醇等摄入过高,维生素、膳食纤维缺乏,酒精升高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营养摄入不足可导致血压、体内脂代谢异常,易造成高血压、高血脂症以及冠心病。
此外,日常饮食直接影响机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糖代谢、脂代谢、炎症水平、氧化应激、心肌细胞能量等方面,生理过程的改变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
二、食疗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心血管疾病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肥胖、平衡心理以及合理膳食。
虽然饮食是导致身体功能失调的罪魁祸首,但它也是心血管患者治疗中的最大福音,合理调整膳食能够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对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除了吸烟和酗酒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可控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都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予以改善。
三、心血管疾病如何食疗?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在权威期刊《中国循环杂志》发布的文章中,对心血管疾病以及预防做出了膳食建议:
(1)增加蔬菜水果、谷类、大豆及坚果。每天摄入-克蔬菜、-克新鲜水果,多吃深色蔬菜(如深绿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超体重者控制总热量,每周至少1-2次吃粗粮(玉米、小米等);每天吃25克大豆或豆制品;坚果类适量。
(2)控制总脂肪摄入量。猪、牛、羊肉等红肉脂肪含量高,且多为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每日摄入量应<75克;增加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的摄入,鱼肉富含优质蛋白,且含有的Ω-3脂肪酸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多选用茶油、橄榄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豆油、亚麻籽油等。
(3)奶类坚持喝。蛋白质可帮助机体抵御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柳叶刀》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摄入两份(克/份)乳制品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23%1!每日摄入-克奶类,尤其是低糖、脱脂奶制品。
(4)减少钠的摄入。每日摄入盐应少于6g。烹饪时少加盐,平时减少酱油、味精、腐乳等调味品使用,少吃加工类腌制食品,选择“低钠盐”,都可减少钠的摄入。此外,增加钾的补充也很重要。
(5)适当喝茶。绿茶最佳。茶多酚能帮助脂肪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有帮助,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对预防心血管病大有裨益。
部分蔬菜水果如柑橘类水果、香蕉、土豆、西红柿和豆类富含钾,可抑制钠;白色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和菜花等,具有降低脑卒中风险的作用;蒜头、蒜苗、洋葱、花生等,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也大有益处。
不过,由于食疗有限,不可通过食疗来代替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西药主要有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中成药常用芳香温通类中成药麝香保心丸。长服用麝香保心丸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同时具有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实现“药物搭桥”的作用,从而全面改善心功能,预防心绞痛的发生。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应遵医嘱坚持使用药物来治疗,不可擅自减药、停药、换药。
总而言之,心血管人群需遵循低盐低脂,戒烟戒酒的原则,通过药物治疗,辅以食疗,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可有效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吃出的病可以吃回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