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冬至节气养生全攻略
TUhjnbcbe - 2021/2/14 5:35:00

《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即: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从而发挥其滋补功效。简而言之,冬至前后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

饮食·“三多三少”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要注意合理搭配。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以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中医有“青色入肝经”一说,绿色食物有益肝气循环与代谢,还能消除疲劳、舒缓肝郁,多吃些深色或绿色的食物能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在此,推荐一道木耳炒文武笋。平日里人们往往吃的比较油腻,这道菜能去脂解腻,而且营养丰富。木耳炒文武笋的主角就是绿色莴苣,将莴苣切成滚刀块,然后加上适量的木耳和冬笋,放少量油清炒即可。

(木耳炒文武笋)

总的来说,适合冬季进补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大家可根据自身体质,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进补,切不可盲目进食。

运动·两大原则

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应避免大汗淋漓的高强度运动,否则会使阴津和阳气丢失,不利于闭藏,还容易感受风邪。选择强度适中的运动,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佳。运动时,要选择在向阳的地方进行,如操场、运动场等。

选择适当的运动时间

如果运动时间不适合,会消耗人体内储存的能量,扰乱正常的生理周期,无法得到真正的健康。应等阳光出现才外出活动,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晨练过早容易使人体受寒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可将晨练安排在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

起居·早睡晚起加子午觉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气候变化影响人的生理活动。春夏为阳,气候温热;秋冬为阴,气候寒冷。人也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生理上的变化。冬季的3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天气非常寒冷,应重视保护身体阳气,不要使阳气过度耗散。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存储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四肢无力,头晕之类的现象,对养生不利。因此,这个时候起居也应多加注意。

民间养生有“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的说法,冬至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帝内经》里就提到:“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是指晚上9点钟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冬至过后,适当早睡、晚起,不熬夜,顺应生命节律是很有必要的。

家庭保健·节气艾灸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至更是补阳的最佳时机。所以,冬至也是一年中艾灸养生的最佳时机。此时艾灸,可更好地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艾灸取穴:太溪穴、关元穴

(以上穴位,使用艾益生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穴灸30~40分钟。)

您也可以按照三九灸的施灸穴位,在家做艾灸:

治未病科简介

医院治未病科,针对个体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及健康长寿目的,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长远效果。科室分设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体质辨识区、健康咨询与指导区、传统疗法区。

服务对象

(一)健康人群热爱健康、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健康知识不足,希望得到科学的、专业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并拟通过定期健康检查评估,保持健康的人群。(二)体质失调人群中医体质辨识符合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三)亚健康人群即自觉有不适或衰退表现或憔悴而又不符合医学有关疾病的诊断标准的人群,如有易感冒、易疲劳、易失眠、易动怒、易紧张、记忆力减退、性生活冷淡、腰酸背痛等症状以及由于学习工作压力强度、生活烦恼导致身心俱疲的人群。(四)病前状态人群体检有理化指标异常,自觉症状不明显,但容易发展为某类疾病的人群,如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肥胖、腰肌劳损、颈肩腰腿痛、代谢综合征、经前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的人群。(五)慢性病人群已确诊有各种慢性病如肩周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类风湿关节炎、肺气肿、哮喘、冠心病患者或急性病恢复期如中风后、心梗后等目前处于稳定期的人群。(六)特殊人群发育期少年儿童、孕期妇女、备孕夫妇、老年人等有中医调养需求的人群。

服务项目

(一)治疗疾病类1)各种疼痛(头颈肩背腰及膝肘腕踝关节痛、痛经)2)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睡眠颠倒、异态睡眠等)3)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强迫、双向障碍等)4)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及高脂肪肝为表现的代谢疾病)5)教师职业病(咽炎、静脉曲张、颈椎病)6)面部美容(痤疮、过敏、瘦脸、祛*祛斑、美白养颜)7)冬病夏治(二)调理预防类1)中医体质减肥2)孕前产后调理3)九种体质偏颇的调理4)更年期综合征调理5)膏方调理(治疗类膏方、养生类膏方)(三)治疗调理方法针药并用,突出非药物疗法,如无痛腹针、落脏腹针、靳三针、平衡针、耳针、蜂针、刃针、针刀、推拿、整脊、火罐、刮痧、推拿、药物、熏蒸、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雷火灸、热敏灸及长蛇灸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至节气养生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