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练习〗
1.患者,男性,68岁,离退休。既往有心绞痛发作史。4小时前因体育锻炼后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诊入院。针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持续吸氧B给哌替啶止痛C给镇静剂D鼓励病人下床活动E抗凝治疗
答案:D
解析:突然不明原因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含硝酸甘油无效,可推断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缺氧。(D对)
2.患者,中年女性,平时争强好胜,比较急躁,但工作效率高,能力强,只是容易发火,有时有过分的敌意,容易与人发生矛盾。护士对该患者重点进行的心理疏导方向是()
A疾病讲解B正确生活方式的选择C平衡心态D寻求外界帮助E保持交流
答案:C
解析:患者的冠心病主要是有性格影响导致的,因此主要要进行心理疏导,平衡心态(C对)
3.患者,男性,50岁,突感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出汗、恶心,含硝酸甘油休息后仍不缓解,临床诊断最大的可能是()
A高血压冠心病B心绞痛C心肌炎D急性心肌梗死E高血压危象
答案:D
解析:心肌梗死的疼痛特点与心绞痛相似,心前区疼痛,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但程度更剧烈,伴有烦躁、大汗、濒死感;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D对)
4.患者,心肌梗死卧床4周,护士为其床上洗发,突然患者感到胸痛,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护士应立即()
A请家属协助洗发B加快操作速度完成洗发C边洗发边通知医生
D鼓励患者再坚持片刻E停止操作,让患者平卧,吸氧,立即与医生联系
答案:E
解析: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洗发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面色、脉搏、呼吸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5.某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回到病房,医嘱沙袋压迫股动脉穿刺点6h。为防止局部出血和栓塞,护士应重点观察()
A呼吸B心率C血压D足背动脉搏动E肌力
答案:D
解析:冠状动脉造影术选择股动脉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可即刻拔管,常规压迫穿刺点20分钟后,若穿刺点无活动性出血,可进行制动并加压包扎,18~24小时后可以拆除绷带开始轻度活动,如果使用封堵器,患者可以在平卧制动后6小时开始床上活动,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红肿及杂音,穿刺的肢体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张力、温度及活动有无异常,术后或次日查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心肌酶及心梗三项等;因此护士重点观察的项目是足背动脉搏动,防止局部压迫过久而影响血液循环(D对,ABCE错)。
努力做一个可爱的人护理学习圈几十G学习资料
扫描
诊与疗的纠结
鸽子
老婆最近隔三差五胸痛,医院看看。网上挂的是心内顶级专家号。
在门诊室,老婆对着好不容易挂上号的顶级专家一脸虔诚地陈说胸痛,胸闷。没说几句,专家就断定是冠心病,而且还非常严重。吓得老婆心情立马沉重起来。几乎没有过渡,专家就麻利地开了住院单,要求抓紧时间办理入院手续。我和老婆还没回过神来,专家便脸朝门外喊道:“下一位!”大有被催促的感觉。
印象里,西医虽说不像中医那样“望闻问切”,反复者三,但也应该有个“视触叩听”的过程。这位专家如此干脆利落,仅凭一“听”,就能窥一斑而知全豹,想必端的了得!
正式入住病房,管床医生叮嘱必须要做心冠造影,说“心冠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然而他并没有让老婆径直去“造影”,而是先做了胸部CT,再心脏彩超,再心电图……待一大波大把花钱、大量遭罪、病人又不得不唯命是从的检查、化验操作完毕,护士才替老婆预约了一开始就告之必须要做的心冠造影。听护士说,心冠造影的病人很多,老婆最快也要排到明天。
陪老婆折腾了一大圈才终于明白:所谓专家,也是仰仗一路的先进设备“专”起来的,离开了那些诊疗设备,专家心里其实也没有底。难怪国宝级中医朱鹤亭老先生愤然怒斥:西医是饭桶!
心冠脉造影说起来简单,其实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手术。先要在右手的桡动脉做一个切口,置入“血管鞘”(实际上是一个套管),然后将导管以及导管内的钢丝通过这“套管”向心脏慢慢推入:钢丝在前面探路,导管在后面像一列长长的火车顺着钢丝铺就的“轨道”,蜿蜒如蛇般逐渐抵达左右冠的入口处,再注入造影剂。这时,原本模糊不清的冠脉血管就有了明显的影子:血管堵与未堵、堵了多少,便可一目了然。倘若需要搭支架,再通过血管鞘把支架推送至血管的狭窄处……
尽管医生一再说心冠造影简单得很,没事。但老婆一听就心有余悸:当年岳母就是通过这种手术搭支架,下手术台不久人就没了,如今阴影尚在。加上术前谈话的意思也变了,医生说造影(包括安放支架)“毕竟也是有风险的”,比如在动脉上做切口,钢丝、导管在血管里推进,哪一样都“不能确保万无一失”……言而总之,我们同意做的话,如果出现了万一,责任得由我们自己担着!
老婆一脸惶恐地望着我,我果断做出不做的决定。
我大胆决定不做,不仅有岳母的前车之鉴,也因为通过别的医生了解到还有一种叫“冠脉CT”的替代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也注入对肾脏稍有损伤的造影剂,但不需要做动脉切口,完全没有器械介入的折腾,百分之百安全,准确率却能达到90%以上!
然而当我要求改做冠脉CT时,收老婆入院的那个专家(这时才知道是科室主任)不高兴了,几乎是吼着嚷道:“做CT我收你进来干什么?你直接去门诊做好了!”我一脸的懵惑,觉得这脾气发得简直有些莫名其妙。但也只能忍着,毕竟老婆还在人家手上啊!
后来才知道,一个造影要花多元,而冠脉CT还不到元(尽管这已经比门诊贵了许多)。关键是造影后医生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建议”病人搭支架,动辄就是好几万——这收益,天壤之别!
同室清一色心脏病人。邻床老太太的女儿陪老太太做完造影回来,说起两则见闻:一是做造影的病人实在太多,在门前排起了长龙。虽然做的很快,十来分钟一位,但里面一边做,外面还一边不停地加人,长龙一直被络绎不绝的病人延续。她用竹山话来了一句感叹:“乖乖,这一天要收几多钱哪!”二是排在她妈前面的一位大姐做造影时,发现血管非常完美,未见任何异常。接着又来了一声叹息:“唉,白做了。”
她说“白做了”的意思,显然是专家诊断错了,害得这位大姐的动脉白挨了一刀,里面的心血管也白白地遭了一通折腾。
我脑海里立马闪现出一幕场景来——时间:一天前。背景:门诊室。人物:穿白大褂的那位专家(或他同事)。剧情:面对这位大姐,专家表情似带凝重(然而更像是职业的冷漠)说:“你这是典型的冠心病,弄不好还得放上好几个支架,赶紧去办住院手续吧——下一位!”
老婆冠脉CT结果出来了:三支分别堵塞20—40%、20—40%和50—70%。很不幸,冠心病被确诊了(实话实说,专家还是猜对了)!但不幸中的万幸是,我改变了主意让老婆避免了动脉血管穿刺(切口)等一系列操作的痛苦,继而避免了安放支架以及后续一系列的药物维护。医生说堵70%就“必须搭支架”(查资料须堵75%以上),尽管老婆心里一直有阴影,强烈抵触这劳什子。但如果做了心冠造影,医生要是看到这根已经堵了50—70%的血管后带着无庸置疑的权威口吻建议:“支架早晚都是要放的噢,这次放是顺便的噢,以后放还得再次切开动脉血管的噢……”你听也还是不听?
印象中小仲马借《茶花女》大致说了这样一段话:上帝虽然不能原谅人类撒谎,但他还是给了医生一个例外——医生善意的谎言能让绝望的病人看到生的希望!的确,现在的医生同样习惯撒谎,只不过他们大多看在钱的份上已经使“谎言”变得面目全非!过度检查,过度开药——过度医疗,全都是这种谎言的衍生品。
这年头,医院里有熟人,否则君不见,有几个医生还记得希波克拉底誓言?医院不是奔着经济效益而真的为了病人的生命健康着想?有几个病人或家属还能够做到毫无保留地相信医生?
怀疑医生,医院,这已经是当今患者的普遍共识,因为医生(医院)实在有太多不可思议的作为让人起疑。
医院我就发现一个怪象:所有住院后的检查报告,虽然你花了钱,手里也有一张检查后自己可以取结果的条形码,但你就是无法像门诊病人那样从柜机里刷出来,因为检查报告已经通过特殊通道进入了病房医生的电脑,柜机“拒绝”你打印。换句话说你无法知道自己的检查结果。而这结果,病房医生也绝对不会主动告诉你的,包括以后的出院报告上也不会明写。——凭什么如此粗暴地剥夺病人知情权?到底是医生为了可能出现的失误而提前布防,医院为了人为控制医患矛盾而刻意隐瞒?天知道。
医院的不信任,其中不得不谈谈收费。这“每日一单”看似透明,实则严重的不透明!医院,加上这次陪护老婆,医院的收费单搞得晕头转向。比如,已经列出了护理费,可另外并列的还有这“测”费,那“量”费,以及静脉输液费;医院甚至连每天量了几次体温、测了几次血压都一笔笔列入收费清单。简直让人匪夷所思,难道这不都是正常的护理范围?还有,每天必不可少的“诊查(不是会诊)”费和“生活能力评定”费又是个什么东西?医院,诊查本来就是你医生份内的事,还有理由另外收费么?而“每日生活能力评定”费就更是让人其妙莫名了:病人的“每日生活能力”谁都一目了然,还需要你评定么,你究竟评定了什么,是怎么评定的?再者,住院除了床位费,又单列出空调费、电视费。空调和电视都是你必须提供的医疗环境。你医院倘若冬天不供暖,夏天不供凉,连这些基本条件都不俱备,凭什么收治病人?包括一些一次性的医疗耗材,也是医用必备,凭什么还要单独收费?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修车,难不成还要让修车的人付给修理厂修车场地费、钳子费、扳手费?至于像“压舱风险评估”等等如同天书的这费那费,更是多如牛毛,让病人简直云里雾里,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由宰割了。
靠近走廊的大姐有好几种病,心脏有问题,血糖有问题,时不时发癫痫,情况有些复杂。除了上了个监测心率和脉搏的匣子,每天吊几瓶扩血管的盐水,也没见有什么特殊的护理和治疗,可见天费用大几千,让身为企业退休职工的丈夫倍感压力山大,天天借酒浇愁。那天忽然拿着《每日住院收费清单》问我:“这个疼痛综合评估费是个什么意思,每天大几十呢,都评估了些啥,怎么我们自己一点儿都不知道?”我一脸懵懂,老婆也每天都有这么一笔,我也正想找人问问呢!
据说现在有一种职业叫精算师,最初缘于臭名昭著的保险公司,是为了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专门从事如何算计投保人的顶尖设计师。这一嗜血做法迅速得到一些专赚老百姓钱的企业的仿效,如此“经验”何时竟医院,委实让人瞠目!这种巧立名目、切香肠式的“精算”方法,无疑是坑害病人的阴损招术。想起《阿Q正传》,受了阿Q欺负的小尼姑,又没有能力还击得,只好嘴上报复:阿Q断子绝孙!真想借花献佛把这句医院的“精算师”们。想来也只有他们这种精于在“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的算计师,才配得上小尼姑这四个厚重的大字!
管床医生通知邻床老太太赶紧办出院手续,几乎是催促。老人女儿一脸乞求地望着医生说:“才做手术呢,能不能再住一两天?”之前老太太女儿跟我们说起过,手术加这检查那检查,已经花了好几万。现在大坎坎都过去了,该收的费用已经收完了,医院再也没有什么理由大笔收钱了,所以想在花钱不多的医院里观察观察。但医生有些不耐烦,说没这个必要。身后的护士随即补充道:“新入院的病人还等着呢!”
我侧眼一看,果然,一个穿着朴实的农村妇女站在门外,正焦急地朝里张望。
.12.7
湖北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