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冠心病患者如何度过ldquo多事之冬
TUhjnbcbe - 2020/12/17 19:32:00

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对因治疗和辨证论治,是真正的个体化治疗,常常收到良好效果。笔者从事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近30年,归纳出冠心病的基本病因病机特点为四多:多虚、多郁、多痰、多瘀,治疗上重用补虚、开郁、化痰、活血四法,且诸法均以温通为前提,收效显著。

病机四要素01多虚

指心阳、心气亏虚。心为君主之官,就像皇帝一样,主宰全身的血液运行。全身血脉循行正常,人体就不易生病。

40岁以后,人的脏腑、阴阳、气血都会逐渐衰弱,所谓“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若再加上调养不慎、过食肥甘厚味、劳逸过度等,都可导致脏气虚弱,其中主要影响的是心脏阳气。

心气虚,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就弱,血液运行迟滞,甚至瘀滞不通;心阳虚就不能温煦,致使血液寒冷,凝而不流,或容易感受阴寒之气,胸中阳气被阻遏,则觉憋闷不适。

02多郁

郁可致病,众所周知,冠心病的发病与“肝郁”关系紧密。现代社会沉重的生存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加之众多的情绪刺激,都是引起肝气郁结的因素。气郁影响到血行,导致气血循行失常。

肝气郁结对机体的影响是缓慢、深远的,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逐渐发展导致胸闷、胸痛。一旦遇到强烈的情绪刺激,或者过度劳累,即引起心血瘀阻,形成心肌梗死。另外,由于冠心病的严重性、可怕性、难治性,很多人一旦确诊,就难免产生恐惧、担忧、失望等不良情绪,反过来加重肝气郁结,影响病情。

03多痰

痰浊主要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生冷煎炸,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水湿停滞体内,凝聚成痰。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是人体痰湿偏重的主要原因,气候潮湿多雨,或居处潮湿是重要的外在原因。痰性质黏腻,容易阻滞气的运动,从而影响血脉的功能,引起血液黏稠。

痰浊可到处流动,阻于心脉,引起血液瘀滞,心脉不通,成为冠心病;阻于脑部血脉,则发生中风;阻于四肢,则肢体麻痹。而且,痰浊所引发的疾病,病程漫长,一旦形成,则不易彻底祛除。

04多瘀

即瘀血。它的形成与诸多因素有关,一是心阳推动无力;二是气机郁滞,不能帅血;三是痰浊阻塞,血液黏稠,流动艰难;四是脉道狭窄,阻塞不通。

笔者认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心血瘀阻,活血化瘀、溶解血栓是最有效的治疗办法。瘀血的致病作用几乎贯穿冠心病的各个阶段,所以,冠心病多瘀是被学界公认的病理,近年国内外研究也最多。

治疗四法宝

冠心病的四个基本病机要素既可单独致病,也可互相兼夹,互相影响。中医冠心病理论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01补虚

虚则补之,这是治疗疾病的通用法则。冠心病主要是心脏阳气虚,治疗应当以“温补阳气”为主。中医学认为,治疗冠心病的要点在于通血脉,通血脉的前提在于温心脏阳气。所以,治疗心血管疾病“非温不通”。笔者治疗冠心病喜用桂枝,该药性温,入心经,具纯阳之性,功能温经通阳,为疏通经脉之要药,用量宜大。

02开郁

舒肝解郁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法则。笔者最喜使用有温热之性的行气药,如陈皮、延胡索、薤白、香附等,一般不选择使用寒凉清热之品,若再加上心理调解,更是事半功倍。

03化痰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首倡“化痰”疗法,笔者也认同冠心病是吃出来的病:现代人每日山珍海味、肥甘厚味,脾胃很可能就吃不消了,运化功能减弱,大量水湿内聚,成为痰浊,壅阻体内,或流窜到经络之中,导致脉络不通。化痰法可祛除瘀塞,疏通气机,恢复血脉运行通畅。笔者临证时,非常重视患者舌苔表现,凡是舌苔白、水滑、有齿痕,或舌苔厚腻的,结合脉象,均视为痰饮阻滞,常规使用陈皮、半夏等温热药以化痰,收效佳。

03活血

冠心病全程都应加强活血化瘀,这不仅是治标之法,也是深入打通小血管的妙招。笔者在使用活血化瘀药时,用药不过一两味,但剂量普遍较大,如川芎20~30克,水蛭10~20克,鸡血藤30~60克,效果显著。

总之,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已证实效果非常明显,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结合辨证结果,四法联合,标本兼治;也可在某一时期,重点突出某种疗法。但不管采取哪种治疗方法,都是一场持久战,坚持才能取得阻击冠心病的胜利,中医药在这场战斗中大有可为。

作者|王清海编辑|杨重周艳梅责编|张秀丽来源|《人之初》杂志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文末说点心里话*
1
查看完整版本: 冠心病患者如何度过ldquo多事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