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科普丨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安全过冬
TUhjnbcbe - 2020/11/22 19:34:00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当前,高血压已成为国人心血管病的头号危险因素,并上升为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死于高血压的心血管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病人很多,并且每年新增高血压病例逾千万人,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达3亿。其中,天气温度变化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常常被低估。

冠心病患者受寒冷冲击最大

人是恒温动物。其核心温度(指心、脑、肺等主要脏器温度)通常维持在以37℃为中心的一个狭窄范围内波动,极端情况时可向上浮动3℃,达到40.5℃,向下则只有-1℃达到36℃。超出这个范围生命活动将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暴露于极端气温可诱发血压、血液黏稠度、胆固醇和心率显著变化。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升高,易受极端气温影响的人群亦不断增多,并且增大了未来的疾病负担。昼夜温差大心血管事件增多

我国南北纬度广,东西经度跨度大,使得气候复杂多样。

有随访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血压高低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加拿大医生观察到,降雪量和降雪时间对心梗病人入院率及死亡率有紧密关联,且这种关系在降雪后的第二天最明显,两到三天的持续降雪还会进一步增加心梗的可能。韩国学者在分析昼夜温度范围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入院率的影响中发现,昼夜温差每增加1℃,心衰和哮喘病人的入院率则分别提高3%和1.1%,其中,老年人最易受牵连。

“候鸟”式迁徙也会影响血压

时下,随着交通的便捷、经济的富足及人们养生观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热衷于“候鸟”式生活,冬天离开凛冽的北方,成群结队到海南、云南等地避寒,春夏时再“北归”。殊不知,在一南一北的旅途中,将会在数小时内跨越两个或以上不同气候带,两地的温差可达25℃~55℃。这种“过山车”般的温度骤变,容易引起身体不适,造成血压的波动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突袭。

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比较复杂,可以呈现U、V、J型等多种类型。

来源:中国疾控动态

心血管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要想“防患于未然”,还得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

1注意保暖

气温0℃以下和雪天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防护。建议室内温度最好在18-25℃,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房间要经常通风。

2戒烟少酒

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3科学运动

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老人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一会。一般心血管病患者不适宜晨练,清晨人体血管应变力最差,是急性心梗发生的高峰时段,应等到太阳升起、温度较适宜的时候再进行锻炼,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散步等。

4控制情绪

情绪激动是心血管病的大忌,会增加心脏耗氧,加重心脏负担。心血管病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乐观开朗,不给自己无限度加压。切忌长时间加班熬夜,长时间工作应适当调休。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和突发事件,不生气,不发火,少激动。

5合理膳食

冠心病患者在寒冷季节要多喝温开水,有助于使血液稀释,避免血栓形成的可能。

少食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多吃易消化及富含膳食纤维的清淡食物。

低盐低脂饮食,每天食盐量(包括酱油)要减至5克左右,对于伴有严重心衰和高血压的患者,更应当严格控制盐的摄入。吃饭不可过量,老年人七成饱即可。“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6坚持治疗

患者在冬天应按时遵医嘱服药,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心血管患者身边最好常备急救药物,如消心痛、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等。必要时及医院求救。控制好血压、血糖。

7严重雾霾天时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呆在室内,一定要外出的情况下戴好防护口罩。

8保持大便通畅

心血管病人,排便时用力过度,腹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引起心肌梗死或猝死。平素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适量饮水,适度活动并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9睡觉抬高床头

有些冠心病患者夜间心绞痛发作,是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肌供血不足或因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发病。此类冠心病人可将床头抬高25厘米,以减少症状发作。

来源:新医一附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丨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安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