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高危因素,特别是血压波动幅度太大或居高不下时。随着生活水平质量提高,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饮食习惯发生很大改变,再加上运动量不足,使得高血压发病率一年比一年高。跟欧美患者相比,亚洲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特色,降血压方法也有很大差异。
亚洲高血压患者有哪些特征?
1、易诱发中风
欧美高血压患者易患上冠心病,亚洲高血压患者易患上脑卒中,特别是在我国最为突出。
2、隐匿性高血压较常见
隐匿性高血压的特征是在诊室中测量血压正常,诊室外测量时血压升高,包括晨起、夜间或日间血压升高。亚中人更易出现隐匿性高血压,这跟血压晨峰现象、睡眠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息息相关。研究表明,夜间高血压和血压晨峰现象,更易患上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3、诱发疾病的风险较高
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高血压患者相比,亚洲高血压患者跟冠心病和脑卒中关联性较强。血压每升高10mmhg,那么脑卒中跟致死性心梗发生风险分别达到53%和31%,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达到21%和24%。
4、肥胖因素影响不一样
亚洲人跟欧美人群相比,肥胖对血压影响不同。亚洲人在体重指数低而且体重指数增幅小的前提下,易出现高血压前期或是高血压。
5、对盐比较敏感
亚洲人可能有遗传倾向的盐敏感性,也就是高盐饮食后血压水平易升高。经过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是盐敏感性高血压,这可能跟高盐饮食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的吃盐量不能超过5克,然而我国北方人食盐量每天达到12克以上。
亚洲人该如何降血压?
1、调整生活方式
高盐饮食可诱发高血压、心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应采取低盐饮食,每天的吃盐量不能超过6克。远离高盐食物如腐乳、果脯类、咸菜或加工肉类;烹调食物时少放含钠的调料如鸡精、味精、各种酱类和酱油等;少吃高盐主食如拉面-白面包以及方便面等。
2、积极控制体重
肥胖或超重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特别是肥胖的中老年人,体重指数越大,患高血压的风险就越高,只要积极减肥就能让血压逐步下降,因此应管住嘴,迈开腿,把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但不能滥用减肥药,也不能过度节食减肥或剧烈运动,减肥应采取循序渐进原则。
3、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对于亚洲高血压患者来说,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是不错的降压药,使得血液中药物浓度更加持久,能平稳降血压,改善血压波动问题。
温馨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若高血压患者单一用药血压控制不理想,还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用药,能平稳降血压,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但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不可随意联合用药或更改用药剂量。另外,医院做动态血压监测,能及时发现隐匿性高血压。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开春健康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