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否长寿一般取决于两个原因,第一、遗传,第二、日常生活习惯,而遗传我们都知道是改变不了的,但幸运的是遗传对寿命的影响远远没有生活习惯对长寿的影响大!大量的科学研究统计表明,生活中有以下7个习惯特征的人会更加长寿,所以想更健康更长寿的朋友们可以对照以下看看自己占了几个!
1、微胖的人更长寿,大家一定记住,这里说的是微胖,不是肥胖。什么是微胖呢,就是你的体重在标准范围内,但比标准值稍微重一些,举个例子,一个身高一米六的人,他的正常体重范围是大概是95斤-斤,那什么是微胖呢,就是他的体重在斤到斤之间就可以称为微胖。年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拥有健康体重指数(BMI)且逐渐增重,但从未达到肥胖程度的人,寿命最长。当然,如果本身已经肥胖,但还继续增加体重的人,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反而影响寿命。这是第三个长寿的特征!
2、让自己经常有事做的人更长寿。
有些人退休后,什么事儿也不做了,整天很清闲,觉得自己辛苦了几十年,也该享享清福了。其实这样有时候也不好,数据表明,天天什么事儿也不做,坐享清福的人更容易衰老。因为,整天没事做,我们的体力和智力都下降衰退的更快,大家想想:和平年代为什么还要练兵呢,就是因为经常练兵,可以保持部队战士的战斗力,随时应对各种危险和威胁,我们的身体也一样,经常有事做,经常让身体活动起来,让脑袋活动起来,可以延缓衰老,让我们更长寿;而且经常闲着,易胡思乱想、思想空虚,失落、孤独等负面情绪更易出现,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今年10月14日,上海市民政局发布年上海百岁寿星榜中,其中有一位岁的老人就保留有看报写文章的习惯,也会收集报纸上觉得不错的文章素材,偶尔还会操作一下电脑。所以大家平时也要给自己找一些事情做,或者培养一种爱好,看书、养花、下棋、书法、跳广场舞、练瑜伽,打太极甚至养一个小猫、小狗这些小宠物等等都可以,既可以丰富生活,又可以修身养性。
3、手的握力不错的人更长寿,握力好简单说就是手上有劲儿,握力也是中老年人健康的一个指标之一。握力不足,表示上半身血管功能下降,血管弹性不好,容易得高血压,也反映了心脏功能下降。同时,握力不足还标志着人体的松扩力量不足,对我们的肺也会有一些影响。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握力下降是自然现象。不过我们也是通过科学锻炼和运动来提升握力的,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的一位教授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解释,握力大小是由前臂屈肌的发达程度决定的,中老年人由于缺乏锻炼,随着年纪增加,肌肉会表现出“用进废退”,不但握力会下降,肌肉也会萎缩,但这些完全是可以通过科学锻炼来缓解和避免。
我遇到过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年人,身体非常好,看着像六七十岁,他的握力和我差不多,就是因为他平常特别注意运动,经常锻炼身体。所以我们平时可以有意识的锻炼以下自己的握力,怎么锻炼呢?准备一些小哑铃,没有工具的话在家就地取材,用矿泉水瓶代替哑铃、或者准备一个握力器,健身球等,配合好呼吸,用力时不要憋气,都可提高握力,这是第四个长寿的特征。
4、在正常范围内,心率相对低一些的人,就是心跳得慢一点的人更长寿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健谈到,在医学上,我们常把安静时60~次/分的正常心率称为“静息心率”。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静息心率越低,就是心跳越少,每一次心跳心脏泵出的血液就会更多,不需要通过增加心跳的次数来为全身供给血液,这说明心脏功能更好。若静息心率升高,会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年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顾东风教授发表的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与心率60-74次/分者相比,在男性中,心率为75~89次/分和高于90次/分的人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在女性中,心率高于90次/分的人,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如何降低自己的心率?很简单,就是养成经常运动的好习惯,建议大家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温和的有氧运动,当然身体允许也可以适当做一些抗阻运动,基本坚持3个月左右,就能使心率开始下降4~5次/分钟。当然还有几点也可以降低心率,比如控制体重,因为肥胖的人的心脏负担重,心率更快。还要戒烟限酒,不要吃的太咸。所以运动、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心率。这是长寿的第5个特征。
5、走路快的人更长寿,走路快为什么和长寿有关系呢?我们先看数据,年一项发表于《梅奥诊所学报》的涉及47.5万人的走路习惯和死亡情况的研究显示,走路快的人活得比走路慢的人久,大约能多活15-20年。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步行速度慢一方面反映老人的身体系统已经受损,另一方面也表明他步行时需要耗费较多的能量,而身体提供的能量跟不上,所以步速能对老人的寿命起到预示的作用。
我们在走路时,人体的60﹪-70﹪的肌群参加活动,对增加下肢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保持关节的灵活性,促进四肢及内脏的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有氧能力,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等均有良好的作用。所以走路,尤其是昂首挺胸、适当的增大步伐、适当的提高速度的走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当然,咱们也不能强求自己,还是要量力而行,如果我们走路慢,可以平时注意一下在走路的时候逐渐增加速度,走路快其实也是可以慢慢练出来的。
6、吃一顿饭用的时间比一般人长的人更长寿,也就是吃饭的时候细嚼慢咽,已经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就曾在采访中谈到,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特别重视吃饭的时候放慢速度,细嚼慢咽。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充分感受食物的美味,同时还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吃饭速度太快的话,食物没有经过充分的咀嚼就进入了胃肠道,给胃肠造成负担,长期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甚至出现胃炎等问题,而且,吃得太快,就容易吃多,吃撑,经常吃多又会导致我们摄入的热量太多。进而引起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类疾病。所以,想健康长寿的朋友,从今天开始我们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
7、积极乐观、开朗、心态好的人更长寿,因为身体的很多疾病都与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有关,比如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就生气、发脾气动怒、焦虑、担心,消极等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身体代谢,降低免疫功能。相信生活中大家都会有一些情绪不好后的不良反应,比如生气就容易吃不下饭,焦虑压力大就容易失眠,动怒发火血压就容易高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乐观的人比不乐观的人的寿命长约10%。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乐观开朗的面对生活,凡事儿想开一点,遇事不要着急,先调整情绪再处理问题,这是长寿的第七个特征,情绪稳定、乐观开朗。
这个就是给大家分享的长寿的人一般具有的7个特征,大家可以对照一下,占了几条,如果有哪些做的不够好,那就从今天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为更健康更长寿而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