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直击门急诊和ICU现场重症挤满医院,医护
TUhjnbcbe - 2023/11/12 20:56:00

一个感染高峰将去时,紧跟的是重症冲击,最大限度地均衡调配医疗资源才能渡劫

文/王小凌馨辛颖

编/王小

脑梗、心梗等重病人,医院的ICU占满了摄/凌馨

新冠感染高峰已冲向医疗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

“每天都在减员,每天都在调度人手,我也是一边挂水一边在上班。”年12月26日,医院的院长在电话那头语带哽咽。

这家拥有不到医院,已收治了约名新冠肺炎患者,多数都是60岁-90岁的老人。一旦这些老人的病情加重,医生们恐怕没有能力与死神争抢——重症监护室(ICU)有六张床,已满员。

ICU是医疗体系最后的战场。然而,医院七位ICU医护人员,现在一多半陆续躺倒了。“医护人员发热还在上班,有的自己走路都在喘。”医院院长说。

这波疫情的高峰期还没到。多位专家预测,未来一两个月、春节前后将会是感染高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财经》年会上发言称,年12月中旬到年1月中旬,第一波疫情主要在全国大中城市上升;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运前流动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回工作岗位及务工人员返程,引发第三波疫情。

截至年12月23日,国内重症病例例,比一个月前的多例虽增加不少,但整体重症还不算多,这让医疗系统有了一个补齐资源短板的窗口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司司长焦雅辉说,做好下一阶段医疗服务工作的“先手棋”和“关键棋”,医院重症监护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按照标准进行改造,医院综合ICU要达到床位总数4%的比例。

年底突然暴起的新冠感染潮,让一些老人、儿童和基础疾病患者无处可避,医院将随之迎来重症救治的高峰,这最后一道防线准备好了吗?

重症高峰将至

年12月的江苏,低温徘徊在2摄氏度左右,医院ICU最忙的季节。

在南京医院,“ICU床17张,满的;脑外ICU有7张,满的;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15张,也满的”。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贾凌说,这些病人的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

重症的高峰通常比感染高峰滞后——不少感染者由轻症发展到重症,需要十天到两周左右。医院官微称,年12月12日,北京迎来感染高峰,15日迎来发热门诊高峰。彼时,专家预测,重症高峰会在一两周后到来。

变化始自圣诞前的那个周末,新冠阳性的重症患者突然多起来。“今天抢救的有四五个插着管上呼吸机,没有床位。”贾凌12月27日告诉《财经》记者,一个月前,ICU每天收治病人数为两到三人。

12月26日中午,北医院急诊科时,大厅里挤满了自带小板凳候诊的人群。“主要都是老人,有一些能坐在轮椅上输液”,多个号的候诊,等了六个多小时。她旁边的一位等候输液治疗的肺炎患者,最近每天都要经历一次这样漫长的等待。

医院患者候诊区图/受访者提供

当晚8时许,医院急诊,程一看到,每两分钟就有一位老人被移动床推进阳性病区。他们也要等多个号,医院走廊或楼梯间临时安顿下来。

五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医院要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全力做好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医疗救治。

在上海,“全市发热门诊量从高峰的26日开始逐步下降”。上海交通大医院*委书记郑*华告诉《财经》记者。往来急诊的救护车,却变得更忙了,12月26日,医院急诊,就接了92辆救护车,是平时的整整3倍。上海那轮疫情时,高峰期也只有51辆。

心梗、脑梗等突发患者,医院的床位。那些有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基础疾病的老人,医院留了下来。医院急诊留观患者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77岁。

中国60岁以上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率相对低,且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对一些人产生的保护效力只有50%左右,甚至更低。

据研究,相较于年轻人来讲,65岁以上、75岁以上、85岁以上的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以后重症的风险分别是5倍、7倍、9倍,死亡风险分别是90倍、倍和倍。

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不久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老年人、有基础病患者,尤其是没有打疫苗的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护,不要在第一轮流行高峰感染。在这个流行高峰感染,可能会出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或者挤兑的问题,导致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仅用了半个多月,新冠疫情冲击波已经从北上广一线城市顺着人流,陆续抵达三四线城市及更远的村镇。随着年春节渐近,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双向流动会更加频繁。感染高峰之后,向重症发展的新冠肺炎患者会多起来。

由于形势变化太快,很多地方医疗系统尚不能及时筑起防护。尤其,当老人和慢性病患者身份重叠,容易发展为危重症,全国各地的情况都差不多。

丁香医生一篇文章称,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假设一个州预留了25%的ICU床位给新冠患者,ICU床位使用率每增加1%,将在未来七天内使因新冠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2.3人。

目前国内正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的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来扩充重症床位的资源,或者是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转。焦雅辉在年12月27日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对于急诊留观的重症患者要实现24小时清零收治。最大程度实现重症患者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需要ICU,更需要均衡医疗资源

医院在尽量安排老年新冠阳性、伴随其他基础病的患者入院。“主要是75岁以上的老人,昨天收治了一位多岁的,都是基础病比较重的脑出血、偏瘫、肿瘤、血透患者,还有长期卧床的。”贾凌说。

这意味着需要ICU病床的,不仅是新冠肺炎患者。

按国家卫健委要求,医院综合ICU要达到床位总数4%的比例。然而,医院而言,感染潮还是太快,准备的时间太仓促。

以医院为例,开放住院床位0余张,截至年8月,开放ICU床位58张,没有达到4%。在年11月22日,该院ICU提交了筹建重症隔离病房、组建新冠患者重症治疗预备梯队的方案,将急诊隔离病房、学系综合病房、MICU(内科重症监护室)陆续投入使用。

“经过近三年的提升,(仁济)医院现在有近张ICU床位,已经接近总床位数的10%,但按照‘十四五’的规划目标,要提升到张以上。”郑*华说。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各个专科ICU,也要按照综合ICU标准扩容改造和建设。也就是需要的时候,可以在24小时内迅速转换成重症ICU资源。

医院22张专科ICU在12月底已全部转换给了新冠阳性患者使用,一个拥有20张病床的后备ICU,也已投入使用。

目前,全国拥有ICU床位总数已达18.1万张,焦雅辉在年12月27日的发布会上透露这一数据,其中包括全国储备“可转换ICU”床位10.48万张。

平均下来每10万人有约12.8张ICU床位。鉴于中国的重症医学于20世纪80代初才起步,发展到这个数字已经很能拿得出手了。综合多个公开数据可见,近邻日本、韩国,每10万人13.5张、10.6张,新加坡也才7.1张。

医院仍然不堪承重。“都是阳性病人,能住上院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感染就不收住院了。”医院呼吸科医生在12月27日告诉《财经》记者,安排不了床位的患者滞留在了急诊科,或者只能医院。

图/受访者提供

问题可能在于国内的医疗资源不均衡:全国18.1万张ICU床位,13.34万张在三级医疗机构。

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有医院家。此前有调查显示,医院作为优质医疗资源的代表,高度向东部地区集中。

医院全国家,广东一省占了家。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45%医院都在东部地区,而中部、西部地区只占不到三成。

ICU床位数的地区差异是如此明显。根据重症医学会年的一份ICU建设现状调查,彼时,只有华东地区每10万人ICU床位数能达到4.03张,西北、东北地区每10万人拥有ICU床位仅分别是2.97张、2.38张。

医院的ICU建设加速,诊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还是有部分地区的县级ICU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一般仅开设6张-8张床位左右。

在某北方县城,医院是医院,年成立呼吸重症监护室,有5张床位,另外综合ICU还有6张床位,在年投入使用,一共占总床位数的3.67%。这也是该常驻人口17.3万的县,仅有的ICU床位。

年底补齐短板,能做到吗?

为了接纳更多新冠重症患者,医院新设了一个简版“ICU治疗室”,就是在普通病床多配了高通量供氧设备。

焦雅辉曾提出三个解决思路:医院用起来,按照床位10%的比例来改造监护床位;医院按照标准改造出ICU;三是医院综合ICU要达到床位总数4%的比例并按照现在床医比和床护比,再额外扩充20%到30%的医疗力量作为重症力量的补充。

“所有这些扩容和改造工作,我们要求各地务必在年12月底之前完成。”焦雅辉说。

到了12月27日,医院还没准备好。医院,在年10月初完成了五张病床的ICU设备采购招标,总金额多万元,至今没有开科。“因为设备从采购到供货,需要一个时间。”该院项目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

建一个ICU病房,需要以床为单位配置呼吸机、监护仪、监护床、微量注射泵、雾化机等,此外还需要除颤仪、抢救车等。其中,呼吸机是购置费用的“大头”,如果配置设备高端,一台就需要40万元左右。

郑*华介绍,在筹备上海新医院ICU时测算,80张床位如果按高标准建设,需要2亿元的投入,但是考虑经费问题,按照最基础的配置,采购了不到0万元的设备,平均算下来一张床位配备不到40万元的设备。

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医院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10%。广发证券研报显示,假设一张重症床位设备价格为10万元,目前新冠医院数量大约医院占家,医院占0家,另外假设医院床位为0张,医院床位为张,重症床位占总床位数量大约5%,ICU建设相关增量市场达50亿元。

整体看,自年疫情之后,国内相关医疗补短板的进程就展开了,彼时提出医疗新基建的“千县计划”,年国家下发超0亿元的医疗专项债,9月又给了贴息贷款*策,医院现有设备的更新换代补充扩建、重症科室的建设等,彰显了医疗补短板的决心。

到年12月,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救治设备,已有监护仪97.12万台、血液透析单元15.11万个、有创呼吸机11.60万台、高流量吸氧仪3.82万台、床旁血滤机(CRRT)1.97万台等,数量可观。

“其实在防疫*策调整之前,部分地区的呼吸机需求量就在上升,当时就把整个的生产工业区全封闭起来,调拨员工加班工作。”一位呼吸机企业人士对《财经》记者说。

迈瑞医疗年10月10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称,全国已上报超过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预计和公司产品相关的贷款需求将超过亿元。

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及ICU整体解决方案在内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是迈瑞医疗最大的产品线,贡献了超过四成营收,年实现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11.47%。该公司在年度报告中称,“主要得益医院扩容为主导的医疗新基建的逐步开展。”

年前三季度,迈瑞医疗该产线国内部分单季度增长超过了30%。实现了营业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20.13%,归母净利润81.02亿元,同比增长21.60%。

全国二级、医院床位总数约.6万张,12月27日焦雅辉透露的最新ICU床位数是18.1万张。以此计算,占整体床位比仅3.2%出头,这意味着还有更多的设备订单在路上。

突然砸下来的“大蛋糕”,企业接下来也不轻松。一位跨国医械企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同事都感染新冠病*了。一位国产医械企业人士说,急需扩产能的时候,就从集团其他生产企业调人帮忙。

年初武汉疫情紧急时,是*府部门协调供货,“医院自己采购为主。”上述呼吸机企业人士介绍,最近国家药监局、地方的卫健委、医保局、发改委都在调研摸底企业情况,了解产量、库存,为应急调整做准备。

岁末年初,ICU设备需求再次暴发,即便是医生们,想得到一台新的呼吸机,也要靠亲朋好友一起上阵“找门路”。

年12月26日,医院“抢”到五台无创呼吸机。贾凌为此感到庆幸,“刚把机子装好,就有一个病人用上去了,不然人可能就不行了”。

如果只需组装,一两天内就可供货。航天长峰曾公告,在接到医院呼吸机订单后,48小时内完成生产配送、安装调试和工作人员培训。但对各方来说,*策调整来得太突兀,材料供应、物流渠道等,都有点措手不及。

迈瑞医疗一位业务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证实,呼吸机确已供不应求。另一位国产呼吸机企业人士说,医院,前期没准备,现在只想采购一两台呼吸机的,“已经没有精力给它们供货了。”

我们需要撑起多少张ICU病床

在医院的简版“ICU治疗室”,护士是临时培训上岗的。“如果患者需要气管插管的话,还是要往医院转。”该院院长说。

为了应对重症高峰,自12月中旬,医院呼吸内科调整排班,安排更多医护人员进入ICU轮转。“根据需要,支援ICU的人手随时还要增加。”该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昌平对《财经》记者说。

医院成立了一个专家巡查小组,由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共六七名有新冠肺炎治疗经验的医生组成。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要由这个巡查组拍板。他们还需要每天早晚巡查两次,指导脑外科、心内科等专科ICU的医护人员,快速完成角色转换。

买设备、划地盘不算难,资金充足就可解决。ICU扩容的真正难点,在于医护专业人员的招聘与培养。

重症医学科创新技术——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全国二医院目前共拥有2余台。“医院虽然采购最先进的ECMO,但基本只用于教学和展示,平时还是用老款的,就是没什么人会用。”上述国产呼吸机企业人士介绍。

图/受访者提供

医院,医护人才更难得。医院呼吸科医生介绍,最近一直在加班,负责普通病房和ICU的医护没有分开,“因为没有人手”。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ICU床位多、做得好的国家。其医院联盟主席格拉尔德·噶斯(GeraldGa?)也对媒体抱怨,鉴于新冠肺炎病人数量攀升,护理人员瓶颈问题便成为“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不要仅把重症监护室的情况作为判断疫情是否可控的唯一标准,且每五位来院的新冠肺炎病人,就有一位需要进行急诊治疗。

贾凌分析,刨去在校学习时间,培养一名重症医学科医师,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称为“合格”。培训上岗还不算难的,“问题是你要能把人看好。ICU的病人,每天情况都可能变化,每天的治疗都要做相应调整,才能降低病死率”。

中金公司年的一份研报中,将“护士短缺”列为除“*府财*投入不足”之外,导致中国ICU建设水平低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

《医院建设指南》中称,ICU医护人员与床位比例要求较高,其中医生与床位比例为0.8∶1,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3∶1。

根据焦雅辉透露的数据,中国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护士22万人,据此推算,与床位比例分别为0.54∶1和1.47∶1,均未达到要求。

“其医院来说短期就是亏本的,为抢救一个患者要投入十几个人力,成本是非常高昂的。”郑*华介绍。在上海医院,近张ICU床位,是一个配有58位医生、名护士的团队在支撑,医院非常重视重症医护人员的招聘、培养,在职称晋升时给予*策照顾和倾斜。

医院的ICU床位快速扩张,疫情平息后,有可能会空床过高,人员成本、医院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成本。

目前国内有约家医院建有ECMO中心,其中只有家医院是处于相对比较活跃的状态,每年会收十例以上的病人,医院都是在个位数。

据医院重症医学科杜斌年的研究文章可见,美国ICU床位数居于全球前列,5年至7年间,美国ICU的平均床位使用率仅为70%,机械通气患者比例不足40%,低危患者的比例甚至高达53%。

该文指出,估计中国ICU床位数与英国相似,占医院总床位数不足2%。床位数更少的英国ICU,收治患者病情更重,且患者病情越危重,住院病死率却较美国更低。杜斌认为,这些事实提示,“盲目增加ICU床位数,不仅不利于降低总体医疗费用,而且还可能对病情真正危重的患者造成危害。”

因为感染新冠后出现胸闷症状,12月26日在医院就诊的胡可,被急诊护士分为急迫程度最低的四级,一位已经呼吸特别急促的老大爷,属于三级,直接被安排测血氧血压,然后再走候诊流程,如果是一级、二级的危重症患者可走特殊通道,无需候诊。

焦雅辉说:目前来看,全国总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是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的。同时,我们也要求在国家的区域之间建立区域协同支援制度,根据每个地方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统筹调配全国重症资源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

年1月8日起,中国新冠病*感染将调整为“乙类乙管”。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宣布新冠大流行的紧急阶段已经结束,但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离去的年底说。

(文中胡可、程一皆为化名)

1
查看完整版本: 直击门急诊和ICU现场重症挤满医院,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