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柳叶刀步数和死亡率的关系每天走700
TUhjnbcbe - 2023/7/28 21:05:00

血糖波动,更容易对肾脏造成不利影响

一、不用吃药,走路就能降血糖?

稳定血糖一直是糖友的“必修功课“,除了坚持吃药,定期进行体力活动其实也是糖尿病血糖管理的关键干预方式之一。

近日,DiabetesCare上发表了一篇医院研究团队的论文,研究显示,下午时段进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更有利于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控制血糖。

研究团队纳入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参与对象,其中57%为女性,基线平均年龄为59.2岁,平均BMI为36.3kg/m2,平均糖尿病持续时间为6.8年,15%的参与者接受胰岛素治疗。

期间,研究团队根据性别、年龄、种族、教育程度、糖尿病持续时间等因素,对参与者的MVPA量、、HbA1c变化、空腹血糖变化(mg/dL)等数据进行多变量调整。

最终,研究发现,在强生活方式干预下,血糖控制变化与bMVPA时间段有关,下午进行bMVPA的人群,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下降幅度比其它时间高出30%-50%,更有可能停止使用降血糖药物,并且这种效果与活动量和强度无关。

对此,研究人员解释,中到高强度的体力活动能够增加人体骨骼肌氧化的能力和胰岛素信号传导,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达到改善长期血糖控制的目的。

而步行作为最简便易行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也有助降血糖。

一方面,健步走可以大量燃烧血液中的葡萄糖,加强糖代谢的调节和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血糖和尿糖。

另一方面,在健走过程中,下肢的血流量能够保持畅通,从而降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走路有助降血糖,但糖尿病患者不能依赖,更不能随意停药。

因为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医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用药时间和剂量,对药物的选择也会谨慎,正常服用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伤害。而若擅自停药,随意调整用药方案,反而可能引发血糖波动,更容易对肾脏造成不利影响。

二、每天走路锻炼的人,最后会怎样?

钟南山院士曾表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那么,经常走路锻炼的人,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1、死亡风险下降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人体运动学助理教授阿曼达·帕鲁克(AmandaPaluch)及其研究团队曾用14年的时间,对名中年人进行了追踪调查。

最终发现,每天步数超过步,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50%~70%。

2、保护关节

简短的步行,可以加速关节液充盈,减少软骨之间的摩擦,缓解外部冲击力。此外,还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强化下肢肌肉,保护关节。

3、增强大脑功能

研究发现,对比走路少的群体,走路多的老年人,其大脑灰白质体积更大,罹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较低,在大脑认知功能测试中,反应更快更准确,表现更好。

因此,走路被认为一定程度上能维持大脑的正常思考能力和记忆力,延缓衰老。

4、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临床经验表明,坚持走路能够帮助提高心率,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心脏。对于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等患者坚持走路的话,更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促进血液的流通。

5、释放压力,缓解情绪

内啡肽能够让人心情愉悦,降低压力。所有的运动都会释放内啡肽,走路也不例外。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散步可以帮助改善抑郁患者的睡眠,让他们精神状态更好,提高身体活力,同时对情绪调控也有积极作用。

既然步行好处多多,而且前面提到过,研究发现每日步数超过以上,健康作用更明显。那么,是不是走路越多越好呢?其实不然。

《柳叶刀》子刊一篇研究论文表明,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每日最佳行走步数也有差异。具体而言,年轻人最佳步数为-步,而60岁以上老年人最佳步数为-步。

三、怎么走才能降血糖?分享3种方法

除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柳叶刀步数和死亡率的关系每天走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