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位新华社记者因心梗离世华西医生说,这
TUhjnbcbe - 2023/7/14 21:13:00
<

11月20日下午

新华社国际部专稿中心主任徐勇

在办公室中,

因突发大面积心梗去世

黑色外套还搭在他的转椅背上。

明天和意外,

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10月26日,“中国音乐剧之母”钮心慈突发心梗去世,享年85岁。

11月1日,上海交通大医院麻醉科医师蒋金健被发现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30岁。

11月6日,演员程思寒因心梗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

……

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

更可怕的是

20多岁发作心梗,

已经不再罕见

因此不管是老司机还是小鲜肉

都应该高度重视

本期

华西医生为你“解读心梗”

教你如何自测、急救、预防

何森

医院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导致心肌急性坏死。由于突发性强、死亡率高,往往让人“谈梗色变”。

心梗的前兆/症状

一是疼痛,对于原有心绞痛的人,心梗时疼痛发生的部位和感觉类似于心绞痛。

但与心绞痛不同,心梗的发作可能并不是运动、情绪激动所诱发,疼痛程度也较重,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也无法缓解;

其次是可能出现烦躁、低烧、心慌、出汗;

三是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严重的心肌梗死可能导致血压下降、神志模糊、晕倒、尿量迅速减少等现象。

心梗的高危因素和人群

寒冬来临,气温骤降,人体血管容易收缩、血液黏稠度容易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是心梗发作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以及冠心病家族史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过度劳累,压力增大,过多熬夜。脑力劳动者平时活动少,如果长时间高强度脑力活动,也容易发生心梗。小编深更半夜还在做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位新华社记者因心梗离世华西医生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