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陵村的“资本论
趋势比努力更重要!资本比死干更重要! ——郎咸平
一群土生土长的地道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满口的乡间昵语,过去面朝*土握锹荷锄躬身耕种。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时光机器转到21世纪,这群农民抱住山前屋后的树,培育摇钱树,大做树文章,终于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如今,他们成立商会经商做生意,转身一变,当起了商人。他们依然黝黑的双手,运作起了资本。天王镇唐陵村,这个靠苗木起家的小山村,这个被人们誉为长在树上的村庄,今年以来,农民们调集手中的资本力量,进*大市场,拿下一个又一个大工程大项目,演绎着具有农村特色的资本论。
初识资本——由贩苗猪发展到苗木专业村
唐陵村座落于茅山山脉的磨盘山下,原本是个普通的小村庄,依山傍水,村民世代耕种,土里刨食。与当时所有农村一样,农民们徜徉在小农经济的生产生活里自得其乐,在1990年时,村里人均收入还不足2000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村里一些头脑活络的人做起了苗猪贩运生意,从茅山东边的金坛县薛埠镇贩运苗猪回来,再卖给农户饲养。“村里许多农户做起了苗猪贩运生意,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高峰期,全村有200多户猪贩子,光小三机就有100多台。”村支书刘树安介绍说。
就是贩运苗猪给唐陵农民带来了灵感和机遇。唐陵村紧靠东西走向的常州至溧水公路,向东直通苏锡常地区,因此村里苗猪贩子经常去常州一带。苗木大户林小球介绍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几个人贩苗猪贩到了在武进夏溪苗木市场,没事就与当地人闲谈聊天。一次,当地人听说他们住在山脚下,丘陵岗坡地很多,就说他们也可以搞苗木贩卖生意。
一句话拨亮了一盏灯,唐陵人茅塞顿开。 1999年,林小球、李长玉、郜帮杰、王世君几个人决定去做贩树的生意,可是家中一分钱没有。几个人东借西挪,凑了2000元,买回一批树,出手后就赚了好几百块。尝到了贩树的甜头,林小球他们贩树的信心更足了。
一户看一户,几人带全村。看到种树卖树比贩运苗猪挣钱多,而且挣的是大钱,村上人逐步地从贩苗猪转为贩树卖树,苗木户、苗木经纪人、苗木运输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一年比一年多。
从贩动物改为贩植物,唐陵村只走了十多年的路,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苗木村,还带动了周围几个村发展苗木。2009年,唐陵村建立了面积150亩的专业苗木交易市场,注册苗木公司30家。到2011年,全村苗木专业户发展超过1000户,占到总户数的90%以上,苗木总面积达到3500多亩;发展几十亩上百亩苗木,加上营销、运输苗木的就有300多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苗木专业村。围绕苗木,从事生意经纪、草绳编织、运输、务工的人数达3000多人。“去年全村卖树大小3000多万株,销售达到了5个亿。现在我们村和周围几个村有10000多人在靠树吃饭。”刘树安介绍说,现在唐陵村苗木产业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从种树、贩树、销树等生产经营环节到具体的树木管护、挖树、包装树、运树等劳动环节,上下紧扣,节节相连,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苗木产业链。
就如树苗茁壮生长一样,唐陵村依靠苗木产业,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1500元,成为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同时农民们手中积累了一定的的资本,据村委会估算,从事苗木发展经营的农户,从低到高,手中握有10万到5000万元以上的资本。
运作资本——农民成立商会团队合作闯市场
近年来,唐陵村先后成立了苗木合作社、苗木交易市场、苗木经纪人协会等一些民间合作经济组织,但总体上比较松散,职能只是进行一些科普、防病治虫、防台风等生产性指导。在对外接洽业务、开辟市场方面,在资本、资金合作方面,合作社、协会无法发挥合作作用。因此,过去遇到绿化大项目大工程,一家一户吃不下来,因为资本力量、苗木品种不足,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所以一些赚大钱的工程项目到了手边,唐陵人也只好无奈地放弃。
面对更大的市场,看着更大的项目,无力参与竞争,只能望洋兴叹。缺乏市场竞争力,深深刺痛了唐陵人的心。是唐陵村的苗木品种不多吗?是唐陵人手中资金不足吗?决然不是!据了解,唐陵村目前现有的苗木品种多达200多个,乔木、灌木、藤蔓植物都有。经过多年的经营,较大的苗木户手中都拥有上百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本。那么缺什么呢?唐陵人经过一番研判寻找,发现缺少组织调集在各家各户手中资本的手段,即调集运作资本的组织机构。
尽管唐陵村前面成立了合作社和协会,但实质上是松散型的,只能提供生产经营、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而无法调集筹措苗木户们手中的资本。想来想去,苗木户们看到能够集中各家各户手中资本的办法只有成立行业商会。今年3月,刘树安、林小球、郜帮杰、王世君等三十多家苗木大户组织发起,成立唐陵苗木商会,联合大家的资本力量,进*大市场,参加大项目竞争。
商会成立后,一批苗木大户纷纷加入,到7月份就己吸纳会员105户,总资本达到10亿多元。有了商会这个联合组织,会员之间的资本能够相互调济,集中力量办大事。“就能把会员各自手中的资本调集起来,集中力量竞争大工程。”商会副会长林小球说,有了商会作后盾,把散落在各自手中的资本集中运作起来,就是一个亿的大工程业务他们也敢接下来。
今年4月份,商会成立不久,房地产大鳄碧桂园在本市*梅的凤凰城项目慕名找上门,需要6000多万元的苗木。“要放在过去,肯定谈不下来。因为没有哪一家能够吃下这么大一笔业务,提供不了数目众多的苗木品种。”商会执委郜帮杰说,“有了商会,集中大家的力量就好办事“。凤凰城项目不仅需要的苗木数量大,而且品种多达30多个。商会调集各家的苗木和品种,全力供应凤凰城项目。商会执委郜帮杰提供600多万元的紫薇、广玉兰、丝棉木、乌桕、银杏,会员袁意斌提供400多万的桂花树,会员彭兴中、郭亮分别提供300多万元的桂花、榉树、朴树,会员夏前宝提供300多万元的榔榆、三角枫、鸡爪槭……商会把苗木任务分配到近20个会员头上,一次性就拿下了6000多万元的生意。4月底,商会开始供苗,一直到目前还在向凤凰城提供各种苗木。看到唐陵苗木商会资本足、苗木多,碧桂园又向商会介绍了安徽和县、滁洲和本省徐州等地的碧桂园项目苗木业务,总业务量达到了7000多万元。
苗木大户李长玉去年在四川省汶江一处工地接下了2500万元的苗木业务。今年他加入了苗木商会,5月份,老李找到商会说他一人做这笔大业务感到力不从心,完成不了任务,放弃又要被罚一大笔违约金,请求商会帮助。商会立即运作,找来郜帮杰、林小球、王世君、赵顺健等会员合力协作,调集各种苗木,顺利完成了2500万元的业务量。此后,汶江工地开始向商会下订单,到目前苗木业务量已增加到了4000多万元。
唐陵村的苗木实力和资本的运作也引来了金凤凰。广东棕榈园艺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今年5月租赁唐陵村1300亩土地建设高档苗木基地,7月份就要接受证监会和总公司的验收。公司与商会合作,请求商会提供7000多万元的国槐、七星茶花、西湖海棠、杨梅等名贵苗木。商会发动15家大户出资本参与,两月就组织齐了公司所需的40多种名贵苗木,并于7月份全部种植下地。棕榈公司说没有商会的支持,不可能在两月内完成这么庞大数量的名贵苗木任务。
据介绍,唐陵苗木商会成立6个多月来,会员之间资本运作量近2个亿,接洽的2000万元以上大业务大工程有5项。
研究资本——农民也应转型升级投身资本市场
楼房汽车家家有,天之蓝以上才办酒;宝马皇冠不稀奇,奔驰跑车停门口。这段顺口溜真实地表述了唐陵村现在富裕的程度。据村干部介绍,现在唐陵村一家有两辆、三辆小汽车的大有人在。林小球说,就是平时一般的请客,苗木户们从来不喝海之蓝,都是天之蓝天以上的酒。
富裕,说明农民手中有了一定的资本,也就是民间资本。农民拥有资本后干什么?是用于生活和个人消费先享受起来,还是用于扩大再生产?唐陵村人思考着。
村支书刘树安说,唐陵全村3600多人,现在至少有1000多苗木户,按一家一人算,也就是三分之一的人从农民转型成为了经营苗木的商人。每个苗木户手中少则几十万,多则拥有上千万的资本,集中起来约有五十个多亿。“生活基本上达到了富裕的程度,与城里别无二样。那么手头的资本就要利用起来做大买卖。”刘树安说,村*支部、村委会和苗木商会商讨的结论是扩大商会规模,集中运作农户手中的资本,参与亿元项目乃至十亿、几十亿元项目的市场竞争。
据悉,唐陵村目前还没有直接承接绿化工程的公司和资质,苗木经营还是直接向绿化公司提供苗木,自己还不能竞标绿化工程。刘树安说下一步一是将吸纳更多的苗木户加入商会,扩大规模实力;二是组建绿化园林园艺公司,直接接标绿化工程;三是成立物流公司,提高苗木的长途运输能力。
唐陵村成立商会,农民运作资本的生动实践,引起了一些专业人士的关注。
大市场需要资本合作。省农林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教授丁鸿认为,现在我们面对的市场是一个大市场,而农村承包制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组织化程度低,资本力量单薄,无法与大公司大集团竞争,难以进入大市场。如何进入大市场?就要像唐陵村一样把农户们组织起来,把零散的资本力量凝聚起来,参与市场的竞争,分享大市场的蛋糕。
他认为,唐陵村农民加入商会运作资本,对促进全市农民转型升级作用很大。
一是起到了示范作用。产业化、组织化生产经营,让农民、商会成为闯市场的主体;
二是起到了桥梁作用。商会架起了苗木户与社会如*府、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的桥梁,架起了进*大市场的桥梁,也架起了农户之间合作的桥梁;
三是揭示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的推广施行。
丁鸿指出,唐陵村苗木商会刚刚建立,处于试水期,后面要在苗木共享、土地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等方面提高合作能力,进一步放大商会的经济效能。他同时指出,行业商会的一大特征是自律性。唐陵苗木商会的出现提示我们,农业生产经营怎样实现*府管理转为商会替代*府管理职能,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等方面实行自我管理提高效能。
资本要走增值道路。市农委研究员王友成认为,唐陵村农民成立商会运作资本,改变了农民富起来后盲目投资超前消费的资本耗竭模式,转向理性投资,走上资本增值模式。商会集中农民手中分散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发挥了农村中能人的企业家才能。通过商会的集聚,将农民手中富余资本与能人手中高回报率项目有效结合起来,利于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迅速做大,又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
目前,我市各地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都很多,但农民联合起来运作资本,唐陵村苗木商会是第一家。苗木户不是以现金投入资本运作,每次都是以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苗木作为资本参与市场竞争,形成了一股新的来自田间的资本力量。唐陵村成立商会,农民转型当商人,集中资本参与市场竞争,做大做强苗木事业,颠覆了传统农民温饱型的小农经济形象,转型成为从事农业的“农商”。这是令人振聋发聩的新生事物,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势下,无疑给全市农民和农业转型升级带来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