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联合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下称“《实践指南》)。《实践指南》推荐: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90mmHg下调至≥/80mmHg(毫米汞柱)。
这意味着,原本血压值处于/80mmHg~/90mmHg区间的人群将从“正常血压高值”人群被转入高血压人群。在我国,这一人群将增加2亿多。
11月14日,国家卫健委刚刚发布消息称,“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为此,福建卫生报记者邀请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福建医院谢良地教授进行详细解读。
《实践指南》并非国家标准
“国标”仍是/90mmHg
此前,不少媒体将新版《实践指南》的出炉定义为“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这是不准确的。
谢良地教授告诉记者,《实践指南》主要给临床医生看病时参考使用,让其在实际应用中更具可操作性。这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指导临床医生处理临床问题的指导意见,可以认为是专业人员制定的行业标准,还没有成为国家标准。
事实上,我国还有另一份已经广泛应用多年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俗称“大指南”),由我国著名高血压专家刘力生教授领导牵头组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在年发布,经历三次修改,目前正在酝酿新的修订。
除此之外,还有“老年高血压”、“高血压急诊”、“基层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等指南,相当于“企业标准”,指导医生针对特殊群体对象的高血压诊疗。
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国家卫生行*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未改变: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90mmHg。
谢良地教授表示,各个指南存在差异性,要多维度地理解及应用。在我国,因为高血压疾病的判断除了对个人健康有影响外,还与就学、就业、入伍等工作及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社会大众应该以国家层面发布的或相关部门采用的标准为准”。
有利于唤醒全民意识,是一件好事
按《实践指南》福建新增万患者
这几天的门诊,谢良地教授就遇到不少患者来咨询“新标准”的问题。
“有不少血压控制在/80mmHg左右的患者问我,是不是需要加大药量了?看得出,这次‘新标’的新闻也敲打了不少高血压患者。能引发这么大规模的讨论,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