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白酒科学管理渠道与终端033416 [复制链接]

1#

中国白酒科学管理渠道与终端


五粮液集团入驻本商城! 茅台集团入驻本商城! 剑南春集团入驻本商城! 金六福酒业入驻本商城! 宝丰酒业入驻本商城!


一、白酒经销商管理五原则


产品越来越多,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经销商群体也日益庞大。怎样让经销商服从管理并配合做好市场就成为摆在各大厂家案头上的重要事项。


厂家的产品最终是要靠经销商送往千家万户的,而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大量涌现也给了经销商大把可选择的余地。像茅台那种挑选经销商、货物供不应求的厂家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要依靠经销商的发展来发展自己的企业、售卖各自的产品的。


我们每天跟经销商打交道,怎样才能让经销商的重心能够向我们倾斜,我们的产品如何才能成为经销商店内多如牛毛的产品中的主推?对经销商的管理有没有什么原则性的东西可供参考?


(一)利益原则


经销商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利益最大化,因此保护利润,让经销商赚到钱是厂家的第一要则。


娃哈哈的经销商要承受很大的资金压力和任务压力,还有那么多人希望挤进娃哈哈的经销队伍受"颐使之气"就是因为每年能够有固定的利润保证,好过把大把的资金沉淀在银行贬值。


酒类行业中的经销商之所以对茅台趋之若赴,概因利益保证太大了,就是挖金矿、卖*品也不见得有茅台这么高的稳定收益,经销商怎么能不言听计从呢?


让经销商听从管理、做好市场推进工作,厂家一定要学会保护好经销商的利益,让他们扎扎实实赚到钱,尤其是当我们要求把我们的品牌置于其店内的主导地位时,更要让他们觉得经销我们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符合其公司利益最大化,就是说两者应该是相匹配的。


我们都说"杠杆原理",管理经销商,能够用好利益原则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成功了一半,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同样遵循了这一简单原则。


(二)发展原则


某些产品初期可能并不能带来什么利益,但经销商同样做得风生水起,津津有味。还有些经销商明知道做某些品牌不一定赚钱,但还是坚持做下去。是经销商不想赚钱还是他的选择出了问题?都不是。


2004年,王老吉进入湖南市场时,湖南市场还是处于初期,许多经销商并不是很看好,所以当时的王老吉在某些地方找到的经销商还是一些从未做过产品的经销商,可以说是门外汉,但随着王老吉的全线窜红,经销王老吉的这些不知名经销商纷纷赚了大钱,让那些曾经看走眼的大经销商一个个后悔不已。(中国白酒杂志官-白酒第一前沿报道)


经销商选择这样的产品做时,看中的是产品的发展潜力和其带来的未来收益,并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厂家要做好规划,不断培育一些成长性好的产品,以保持经销商的稳健、快速发展。


娃哈哈每年给经销商一款热产品就是遵循这么一个发展原则。娃哈哈要做大销售、经销商要有成长,势必催生厂家对新产品的投放和培育。我们一定要学习娃哈哈的战略眼光,不能把自己捆在一款产品上面睡大觉,一旦市场有所闪失,我们跟经销商就都玩完了。


(三)沟通原则


与经销商的沟通非常重要。有些事情本来很简单,因为双方没有沟通,可能变得很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的经理、公司高层要形成经常性拜访经销商的制度。了解市场最真实的状况、找出问题,拿出厂家的指导意见帮助经销商谋划好自己的市场。


笔者的一个朋友在某啤酒厂家供职。当他接手某市场时,市场存在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处理,经销商找到他要求解决,这位朋友可能存有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总是以出差忙、事情多躲着不见。下面的经销商搞了个联名请柬告到他的上司老板那里,老板抓到他就是一顿臭骂。后来坐下来与经销商沟通,发现所谓的遗留问题就是一些利益上的小问题,朋友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予以解决,根本不需要惊动老板来挨这顿臭骂。事后跟我倾诉时还是一副后悔不已的样子。


经销商有时希望厂家的高层能够去拜访他并不是真的指望公司领导能够给他带去多么好的*策或者直接利益,更多的是一种信心和面子上的荣光。如果公司高层或者驻地经理连这点沟通时间都不愿意给予经销商,还说经销商不配合您,就有点冤枉人了。


当然,帮助经销商解决问题本来就是我们厂家应该尽到的责任,没有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市场的推进,做业务的人都懂得这个基本道理。


(四)公平原则


厂家面对很多的经销商,同样的*策您给了甲却不给乙,一旦被乙知道,对其信心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我们总以为跟甲沟通好了,不要让既得利益者告知别人,其实,这是一些掩耳盗铃的做法,经销商的私下交流岂是我们能够阻止得了的?


我们的原则就是给予经销商的*策应该等同化,但给到各个不同经销商的市场支持是不同的。*策等同体现公平,同时也能有效管控好市场价格体系,防止个别经销商砸价形成货物外流导致大部分经销商赚不到钱;而对经销商的支持不同则是因为经销商自身的络、实力以及厂家对该市场的战略规划是不同的,厂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拿出不一样的支持力度来协助经销商的市场开拓,这种情况是其他的经销商都能够认可的。有多大的本事就赚多少的钱,乙经销商不可能要求甲经销商今年跟自己一样只卖三百万,甲经销商的络好、实力强,公司支持到位完全可以卖一千万赚取比乙经销商多几倍的利润。


公平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公司的驻地经理和高层领导,(中国白酒杂志官-白酒第一前沿报道)不要过于与自己关系好的经销商过从甚密,甚至扶持有加,特别是不能做一些损害其他经销商利益来支持自己要好经销商发展的事情。人都是有私心的,您的这种私心搞得跟司马昭之心一样,要让其他人对您没有意见那是一句空话。


(五)惜货原则


到底放多少货给经销商是适宜的?这个度的把握应该由厂家的驻地区域经理来把控,厂家高层只是一种估计和总体平衡。都说对经销商的任务考核是各个厂家最看重的,更有许多厂家代表说出一些不给压力就没有动力去完成任务的"*话"。于是,我们看到每年的年初,许多厂家代表在与经销商谈合同时总是开了大量的空头支票以诱惑将合同签下去,一旦签好就万事大吉,拿着合同回家睡大觉去了,好像合同一签这任务就完成了。


实际上要想让经销商听从指挥就不能让他吃饱,这跟人要想身体好,每餐只能七分饱一个道理。我经常给经销商讲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品牌在您那个市场卖不动、滞销的话您尽可以来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找到解决之道,甚至多给您一些支持都没问题;因为旺销没有货卖希望我多给您批一些货物计划,(中国白酒杂志官-白酒第一前沿报道)这个时候您千万别来找我,找我也解决不了问题,也不会多给计划。


当经销商能够卖一千万您只给他八百万的货物他才会珍惜这货物,不会低价甩货,更不会破坏自己的价格体系讲究薄利多销。让经销商卖八百万的货物比他卖掉一千万的货物赚到的利润还要高。


对厂家来说也是如此,因为货物紧俏,给到的支持力度就会减少,甚至像茅台那样没有支持力度,厂家卖八百万也比卖一千万赚到的钱更多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更是可预见的,但许多厂家及职业经理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还要通过一些高压手段去压迫经销商,经销商骨子里能够服您吗?通过市场手段解决这个问题不但让经销商没有任何怨言,还会感恩戴德,多批一点货物给他就是对他的恩赐,保障了他多赚一点钱!


对经销商的管理从细化的角度来看可以写上厚厚的一本书,实际上市面上也有这样的书卖,但其大概的原则和精髓笔者认为也就是以上几点。把基本的原理弄懂了,牵住了的牛鼻子,经销商想不跟我们走也不可能了。因为从经销商的角度来说,谁也不愿意跟自己的利益过不去、跟自己的发展过不去,除此之外都是一些无关疼痒的皮毛问题而已。


三、终端操盘的再思考


终端,一个令人憎恨的词语,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词语。就目前的现状来说,谁也不能垄断终端,强大如国美、沃尔玛等超级终端也不能说这样的话;但谁也不能漠视终端,厉害如宝洁、可口可乐、海尔等国际品牌都不敢妄自菲薄。


(一)物以稀为贵,终端资源的馈乏现状


如果按照现有的终端定义,我们的终端资源确实是很稀少的。一个50万人口的中等地级城市,如果有100家的批零渠道,10个大型超市,100个酒店,外加2个专业的快消品批发市场及1个专业家电批发城、1个建材批发城,那么这个城市的功能应该是比较齐全的了。根据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这么多的终端有20家批零渠道、2个大型超市、20家酒店应该是这个城市生意比较好的终端,而涌入到这个城市来竞争的同一行业、同一品类下的不同品牌、不同产品最少都有二三十个。可想而知,在市场容量没有扩大的情况下,同样的二八原理下,那些非畅销的产品(或品牌)要想在这些有限的终端里争得话语权、取得销量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有人也许会问,终端资源既然是稀缺的,为什么不增加终端的数量来缓解这种矛盾呢?当大量的终端诞生时,终端本身的竞争也是很残酷的,一个不动货的终端你会关注它、在意它吗?优质终端资源的稀缺才是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也是导致终端难以掌控的罪魁祸首。(中国白酒杂志官-白酒第一前沿报道)家乐福、国美以及三联、大中等超级终端为什么牛气?就是因为他们是全国性或地方上的优质终端资源、在目前还是比较稀缺的,所以才打破了现有的供需平衡。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终端进驻中国以及国内地方上越来越多的强势终端的不断壮大,优质终端资源在未来几年也将大幅度地增加。到那时天平的砝码或许又会回到供货方,打破的平衡又得以扭转过来。


(二)射人先射马,掌控"掌控终端的人"


不管是多大的终端,超级卖场也好,大型酒楼也罢,都是有一批人在负责给他经营、打理。如果跟这些终端的直接管理者搞好关系,多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甚至成为他们的参谋或者智囊团人员,这个终端的掌控就变得自然而然了。你以一个对立的姿态去沟通,为工作而工作,对方自然也是满心戒备,毕竟各为其主。


与终端关系处理得好的品牌或企业,都是指与这个终端的管理者沟通得好。终端本身是死的,而人是活的,通过人的变通去获取我们想要的终端资源这是一个聪明的企业的惯用手法。


我们的一个省级商超部经理在总结他的商超工作心得时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客情沟通无处不在!并为这句话充实了10点内容,这里不妨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业务员自身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办事风格是一种最基本的客情沟通。用自己优良的工作作风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征服你的合作伙伴,他认同了你就认同了你的工作。


2、谈费用投入的同时也是有效客情沟通。永远让超市相关主管觉得,我们所进行的投入是对共同销售的支持,更是对他超市工作的支持,是互惠互利的,不是应该交纳的,我们可以选择放弃支持。


3、帮助完成销售任务是一种最有效的客情沟通,超市也有自己的制度和任务。


4、为他的工作出谋划策,他们也有在工作中茫然的时候。


5、沟通时反复使用:"都是打工仔,都是朋友"的语言,设法越过心理防线,拉近彼此距离并设法产生共鸣。


6、每逢节日应像朋友一样去问候他们。


7、在他们私人有困难或生病的时候,像朋友一样发自内心的去帮助去关心他们。


8、在他们提出某些私人要求时,无论事情大小、难度大小,尽量不要过快答应,以免造成负面作用。


容易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不会感激,觉得是应得的而且变本加厉。万一达不到他的要求,他会有所顾虑,以后不会和你在这方面"深交",并产生距离,甚至会怀恨在心。


9、个人利益与销售支持相捆绑。


10、幸运的天平永远倾向于那些勤奋的人。


记住一个原则:越是难沟通的人就越要越过心理障碍多加拜访。


(三)塞翁失马,没有费用支持并不一定最好


在跟终端打交道时许多人都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如果能够跟终端谈到不要一分钱的费用支持,就证明已经掌控了终端,取得了胜利。其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强大如雀巢奶粉、可口可乐等大品牌在与卖场打交道时也会有合理的支持费用。没有任何费用支持的品牌就算在超市的货架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不被主推,或者深埋在货架的底层,更坏的可能还会变成超市用于打击对手的武器,从而破坏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价格体系。


投入最小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果是与终端打交道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当那个超市真的什么费用都不收,不去想办法扩大自身的利润时,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下,很难想象这个超市还能支撑、维持下去,与这样看不到明天的终端打交道你愿意吗?


(四)有的放矢,建立区域终端资料库


了解区域市场上的终端数量、质量;各个终端的月度销售额;促销与非促销时期的销售额对比;所处位置及客源分析;终端管理人员分析;所做客情的记录、时间及方式方法;竞争品牌的数据分析;竞争品牌曾经采取的促销手段及其效果分析、对我方的影响等等。区域终端的资料越详细,我们在与终端谈判沟通时越能取得主动权(中国白酒杂志官-白酒第一前沿报道),用辩无可辩的事实和铁的数字去捅破终端采购人员信口开河的诬陷,让他们把那些不合理的费用更多地分摊到竞品头上,而不是一开始总想到我们。


资料库的构建需要专业的人员负责并进行电脑存档。为了防止泄密,不是专业与终端打交道的营销人员不能随便取得资料,单个区域终端的谈判需要资料时只能抽取与所需终端相符的资料。资料的随时更新也很重要,各大终端为了杜绝腐败,采购人员的交流比较平凡,我们的更新速度如果不能跟上就会导致资料的信息时效性失效,对谈判的成功就会打折扣。


(五)终极目标,谁是谁的终端?


"做终端找死,不做终端等死"道出了终端运做的无奈。但就是在这样的无奈环境下,还是有许多的品牌硬着头皮往终端挤,为什么?概因终端的销量和对其它相关渠道的带动作用。白酒行业的口子窖曾经在终端运做中掘到了金矿,但近两年却没再听说用同一手法开发新的区域市场。不是说这个手法不行了,而是遇到的狙击太大,市场的启动没有前几年那么快,市场的财力支持后继乏力罢了。


同时,营销手法的创新也分抢了不少依靠终端出货产品的市场份额。如白酒行业针对核心权力消费阶层推出的"后盘中盘"手法;以安利、雅芳等日化品为代表的家庭直销模式;以格力为代表的股份制联销体模式;娃哈哈为代表的产品群分销体模式;波导的自建终端络模式等等。


只要根据自己的财力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的运营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完全没有必要生搬硬套。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是需要借鉴使用,任何成功的模式都是需要选择性使用,唯如此,终端运做才能拨云驱雾,终见彩虹!


作为厂家来说,凡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出售产品的"销售平台"都可称为自己的终端,能够掌控好、协调好他们的关系,自然就不愁产品不动货。


各个厂家的力度都在往这些终端上倾斜,卖家电的眼睛只盯住国美、苏宁、大中等能快速带来销量的大型终端;卖快消品的每天就缠住家乐福、新一佳等为代表的超级快消品卖场;卖白酒的则只盯住各个地方生意火暴的大型酒楼;宠得这些终端尾巴都在往天上翘,一天一副嘴脸对待大家,并且花在终端上的费用也是日见疯长,此消彼长之际,往往是肥了终端、损害了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


这些所谓的终端,他们也有自己的终端,他们的终端就是天天光顾自己的消费者、单位采购等直接购买者。为了讨好他们自己的"终端",这些厂家的超级终端们也是使出了百般解数、万般招法去换取他们自身的"终端"欢心。什么一元钱的彩电,空调论斤卖,超级大特价,免费大赠送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只不过这些终端比我们聪明的地方在于是在拿我们的钱换取他的"终端"对他的好感,我们给他买了单还要看他的脸色,想想都不舒服。


那么,我们能不能够直接跨越我们的终端去讨好终端的"终端"?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直接跨越的成本。在没有销售平台的基础上,终端的"终端"怎么样才能够找到我们并相信我们?而构建这样一个平台需要花费的代价是否是我们能够承受得了的?二是品牌的知名度问题。直接跨越终端,消费者是否会接受我们的产品?凭什么接受我们的产品?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我们的跨越才是良性的、有意义的。


想当初TCL的自建终端和海尔的家电专卖都曾是直接掌控终端的成功典范;而宝洁、两乐及国内的娃哈哈等是品牌制胜终端的成功典范。因为自建终端成功及品牌力强大,他们在这些超级终端的话语权才没被剥夺,直接跨越终端才成为可能。诚如格力与国美"翻脸"时所宣称的那样,当格力在国美的销售额不及其整个销售额的5%时,任何"威胁"的话语或压迫手段都改变不了整个市场的大局!


弄清了谁是谁的终端,才能明白以后道路的方向。当终端的"终端"--消费者都被我们掌控了时,掌控终端才变得实实在在。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人的心智都被你蒙蔽了,他还有什么不能被你掌控呢?


反思目前的终端操盘,许多品牌都在挤独木桥,很少能够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或者这就是中国国际品牌很少的原因吧。


借用国内著名营销大师路长全先生的一句话做为本文的结尾:没有一个对手强大到不能被挑战,也没有一个企业弱小到不能去竞争,哪怕你拿到手里的牌再糟糕,都可以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寻找一个解决的方案。对待终端也是这样,没有哪个终端强大到可以为所欲为!只要我们以平常心对待,在现实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方式应对,就会奏响胜利的凯歌。


四、终端变革的新营销


稍加留意的行业人士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曾经热炒的酒店终端平台已经逐渐淡出行业的视线,动辄几万、几十万购买酒店终端作为品牌启动市场平台的厂家已经越来越少,随着温州中级人民法院对"给酒店终端缴纳进场费视为商业贿赂"的终审判决定性,白酒围绕酒店转的操盘模式将越发失灵。


酒店不再产生销售还是商业贿赂的震慑力使各品牌收敛?我想两者兼而有之。以口子窖为代表的皖酒*团在终端大战中声音渐微,在各地拓市受到的狙击也使得他们不得不改变策略,将"独木桥"改为"立交桥",在产品、渠道、广告策略方面进行了调整。


酒店是分类的,A类店基本上是名酒以及地方高端酒的天下,一个新品牌花巨资购买进场权或者专场权,除了一个形象展示作用外,实际销售是非常可怜的,不说去A类店消费的顾客自主意识非常强,单是应酬的面子观念也会促使他选择名酒而不是你的新酒,所以就算是专场你也专不了名酒的场,还没有哪个酒店在跟自己的客源过不去,(中国白酒杂志官-白酒第一前沿报道)更何况是高端客源;B、C类店的中、低档消费要好些,但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还没有哪个白酒品牌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敢一口气买断一个城市所有的B类店专场权,既然做不到这点,影响力又如何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白酒品牌的终端大战陷入了混战的僵局,最后就是比拼企业的实力、财力和耐力,你有笑到这最后的"三力"吗?


笔者做白酒的经验和实践检验也可证明,曾经在终端寸土必争的几大品牌都趋于偃旗息鼓,大家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当然也有就此退出市场的。因为每个品牌都感觉到了,大家恶性竞争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酒店得利,而我们最终想要争夺的消费者反而利益受损。


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最为行业所关注的就是团购销售以及品牌专卖店或者名烟名酒连锁店的大量流行。这些渠道的兴起,分流了酒店很大一部分白酒销售,尤其是高档白酒的销售和婚宴、会议餐等大宗酒类的销售。甚至出现了专门伴着大酒店或生意火暴酒店开名烟名酒店的投资者。


自控终端尝到甜头的当属五粮液的专卖店,在茅台近两年疯狂卖断货后,茅台的专卖店也名声鹊起,富裕了很大一部分群体。而金六福在推出了自己的直供终端"华致酒行"后,也是淘到了白酒的新金矿,创出了一条金六福特色的终端自控之路。那么,终端变革下的白酒营销究竟该怎么做?白酒营销究竟该如何创新?白酒的第三方渠道会出现吗?


(一)紧抓消费者


回顾白酒的营销历程我们就可以发现,任何阶段的营销都是在围绕着消费者做文章,那些总是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品牌才扎实生存并很滋润地活下来了。当广告营销横行的时候,消费者是跟着广告走的,谁的广告打得凶猛,谁的酒水就卖得好,那个时候的山东酒就是典型的例证,不要说他们胆子大,胆子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们满足了消费者对广告的需求,赢得了消费者,红极一时;当"盘中盘"横扫酒类市场、屹立于行业潮头时,他们同样是抓住了消费者,只不过这种抓住是消费者由主动变被动,是一种强迫性接受、诱导性接受;眼下的团购营销、自建终端渠道同样还是为了消费者在做工作,满足了消费者对真酒的需求、对良好服务的需求,顺应了这个时代新的消费需求,是大环境下的需求。


消费者是在不断改变的,营销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消费者改变了,还躺在曾经的成功模式上固步自封当然会被抛弃。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前的酒类营销模式并不是过时了,而是消费需求发生了改变,营销模式理应随消费需求而改变。明年的消费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消费者?我们所攻打的区域市场其消费群体有些什么消费特性和消费需求?弄懂了这些问题再采取相应的营销模式才能够赢得营销战争的胜利。


有一个趋势是大家已经看到了的,那就是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没有哪个品牌能够把市场一打尽、把消费者一打尽。红火如超级女生也只是少部分人的爱好,卖断货的茅台也占不到中国白酒市场份额的5%,谁又能说自己可以统令天下呢。既然这样,我们就很有必要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量身打造营销模式,最大限度在细分人群上面做足功夫,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赢取我们期望的市场和蛋糕。


(二)开创新模式


消费者的需求发生改变了,我们的营销模式却不变,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吗?答案是否定的。创新卖酒模式在目前的市场景况下,得到了越来越多品牌的认同,各品牌也在积极开创符合自身发展的卖酒模式。从白酒的发展趋势来看,家电行业曾经上演的自建终端得到了不少厂家和品牌的青睐,尤其是白酒高档品牌,越来越倾向于自建终端。我们曾经做了一个最简单的测算,五粮液号称拥有近1000家的专卖店,每个专卖店每年就算只卖300万,一年下来就是30个亿,这30个亿的销售可是完全控制在五粮液自己手上,你一两个酒店或大卖场与五粮液去叫板说要拒卖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五粮液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何况这一块直供的利润更是各种经销所不能比拟的。


与专卖店模式类似的就是高档白酒的"团购营销"、"后备箱营销",通过直接的消费者上门服务,找出一个城市里具消费导向的核心人群来启动市场,赢得稳定的消费。团购营销在中国酒类市场目前尚不是很规范,沾有许多"贿赂营销"、"腐败营销"、"色情营销"的阴影,但这些终究会大浪淘沙给淘掉。从目前的专业运做来看,对手的一些不健康营销手段正逐渐失去效果。


卖场卖酒正得到越来越多白酒品牌的关注和参与,对那些主打价格在20~30元/瓶的中价位白酒而言,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卖场的高档白酒基本上是茅、五、剑一统柜台,但中、低价位白酒如果运做得好,产生的销售甚至要高出一个生意火暴的酒店好几倍。但卖场卖酒也不是随便什么品牌都能够玩得起的,中、小品牌不要盲目参与,货物沉淀和资金沉淀是卖场卖酒着重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坚持新促销


做白酒不促销是不可想像的事,现在哪个行业不做促销呢?促销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脱离这种主题的促销当然是没有效果的促销了。


白酒促销最根本的就是消费者促销,要持续、恒久。一波促销就撬开市场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消费者需要培育、培育需要过程、过程又需要金钱来维持,白酒促销就是检验企业财力的试金石。烧水不烧开终究不能叫沸水,做消费者的促销也是这样,要促到消费者产生依赖为止。


对不同渠道的促销都是建立在消费者促销有效的基础之上,单纯的渠道促销只能一时之勇,销量整体爆发的快感是体会不到的。


促销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执行,执行到位的促销才算是一次完整的促销活动,我们很多促销活动见不到成效就坏在执行上。(中国白酒杂志官-白酒第一前沿报道)因此为了让执行到位,我们宁可减少一两波活动也要把现有的促销执行好了。


(四)发展新品牌


农民卖苹果、柑子都知道要树品牌,卖酒不知道树立品牌的重要性这市场又怎么去做?品牌制胜,名酒复苏喊了几年,是那些名酒扎扎实实收获果实的年头了。消费者的热捧、名酒自身的营销觉醒,消费能力的上移等无不显示品牌在白酒营销中的重要性。


品牌又是怎么打造出来的?这个问题恐怕再写一本书也不见得能够完全解答清楚。我这里说三点:一是做品牌的"决心"。一开始就把产品当品牌做的白酒其最终结局要远远好过那些只把产品当产品做的白酒,你树立了这个"决心",做任何决策和营销工作时才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所做的事情与品牌看齐,这就直接决定了你看问题和事物的高度;二是对品牌的"规划"。品牌不是瞎猫逮死老鼠逮得住的,品牌是需要规划的,规划还要符合可行性。金六福的品牌打造就很有规划性,不是那种左右摇摆的品牌。品牌定位、品牌运做、品牌需要表述的东西让人一眼就能够明白这是精心打造出来的,能够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规划做好了才能够明白感觉到品牌的升值;三是明晰品牌的"定位"。很多品牌的定位不断摇摆,今天给消费者展示的是伟人酒,明天又变成了冠*酒,后天又成了祝福酒、喜庆酒,整个一头雾水。这也怪不得,每年合作的策划公司不同,而策划公司又是最自我的群体,总觉得自己的创意是最棒的,别人的一概否定。但消费者能够记住的东西太有限了,他没有单独去记住你一个品牌不同定位的义务和耐心。


上述三点只是笔者认为品牌塑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三点。品牌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渠道问题、进场费问题、消费者购买问题等就可以迎韧而解。


(五)构建新高度


一说到竞争大家就想到你死我活,这是极不健康的思想。我们说要构建和谐社会,把营销当作战争看待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美国打伊拉克虽然赢得了战争但也并没有把伊拉克从地球上抹掉啊。所以我们做市场、做品牌也是这样,虽然有输赢,但也并非就一定要致对手于死地才算安心。


没有对手和竞争的营销该是多么乏味啊!


构建竞争的高度就是让我们明白做市场要站在行业的高度、品牌的高度、消费者的高度去看待与我们同城竞技的竞争品牌。那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白酒品牌不需要我们去淘汰它,消费者和市场本身就会淘汰掉它;那些有市场潜力的品牌我们可以合作、可以竞争、可以共赢去为消费者、为市场提供丰富多彩的多样化选择。


居高自远。茅台在与五粮液的竞争中并没有因为自己一时的下风而自甘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向五粮液学习、向市场学习,终于再一次站在行业的塔尖,树立了自己的国酒形象;五粮液的学习能力也很快,陈年五粮液的推出迅速带动了五粮液普瓶产品的销售,重新拉升了五粮液的形象,彰显了自己"带头大哥"的威严;水井坊和国窖1573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行业的品牌之颠,构建了大竞争概念,才在后来的竞争中先入为主,挤身高档白酒第一阵营。


是否有竞争的高度能够看出一个品牌到底能够走多远。而品牌的胸襟又决定于品牌拥有者自身的胸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白酒品牌能够建立自己的竞争高度,多一些学习、少一些自杀性低劣营销术。


(六)善待经销商


圈经销商的钱,恶意招商,逼迫经销商压货,我们听到、看到身边太多这样类似的故事版本。经销商在向谁靠拢?经销商谁都不靠拢,他们只向"诚信"靠拢!


真正帮助经销商卖酒、做市场的品牌会受到越来越多经销商的追捧,有这么多经销商追捧自己你还要去担心招商、回款的事吗?笔者泡在白酒市场这么多年,从来都是劝经销商少打款、少发货、多周转。我跟经销商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的货卖不动可以找我,我可以退换,(中国白酒杂志官-白酒第一前沿报道)如果因为你备货不及时卖断了货、没有货卖,你找我就没有用了,因为我不能保证每一个经销商都有足够的货物供应。但事实是经销商常常找我多发一些货给他,而不是因为酒卖不动找我。


对白酒行业来说,再怎么变革、怎么创新都离不开与经销商的合作,社会的分工合作日趋精细,不可能走回过去,什么事情全部由厂家自己搞定。那些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厂商定会结出硕果。


终端营销一年三变,也催生出了许许多多的营销模式。面对白酒行业的变革和阵痛我们急需改变和不变的是什么呢?


图书封面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白酒营销的第一本书》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唐江华


定价:66.00元


书号:ISBN:978-7547-0180-33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内容简介:本书由华泽集团开口笑公司品牌部长唐江华先生所写,作者凭多年业内经验,从厂家的渠道管理、战略战术、区域市场运作以及行业思考展望等几个方面,结合众多案例,对白酒厂商的生存发展之道给出了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唐江华


华泽集团(原金六福酒业)开口笑公司品牌部长。从一线业务员到销售总监,酒类行业滚打十几年,洞悉行业秘密及行业趋势,擅长酒类新品推广、新市场拓展,上演多起市场起死回生的大戏。他是《销售与市场》《中国白酒》杂志《酒类营销》、《新食品》、《中外食品》、《华夏酒报》等多家行业媒体的特约撰稿人。一直在中小白酒企业工作,伴随着企业由小到大,见证了企业的成长过程,也因此积累了一些成长中的经验,将这些经验见闻总结成文逐一发表在行业媒体上,以给那些在中小白酒企业工作的同仁共享。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白酒行业的景气度连续几年挤进前三名。现将这些年的文章整理结集出版,以期让更多的行业同仁更系统地理解行业的发展规律,打开白酒营销那扇虚掩的大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