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些病与ldquo心rdquo有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发病年龄 http://pf.39.net/bdfyy/jdsb/151129/4734620.html

心,身体的最高统帅

《*帝内经》里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意思就是,如果把身体比作一个国家,那么心就好比君主,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只有心“在其位谋其*”,脏腑、经络、气血才能被管理得服服帖帖,并且各安其位地认真工作;反之,若心发生病变,或不安于位,或失去管理能力,机体就会阴阳失衡、脏腑失调、经络失畅、气血失和、神志不安,各项生理活动就会紊乱,人就会生病。

所以,心出问题,整个人就会出问题。

治病当“身神同治”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神明”就是指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及这些活动所反映的聪明智慧。心之神可统五脏之神,脾之意、肺之魄、肾之志、肝之*,皆由心神所主管,也就是说,心掌控人的情绪。只有把心神调整好,让心绪平复下来,五脏之神才能得到调整,身体才能健康。

因此,人的身(生理)和神(心理)是相通的。以女性常见的乳腺肌瘤为例,《外科正宗》认为它的发病原因是“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故而,治疗乳腺肌瘤必须重视情志调养,如果一边治疗,一边生闷气、多思多虑,治疗效果肯定大打折扣,甚至无效。

所以,我们常说“西医治病,中医治人”,中医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治病强调“身神同治”,不管治疗什么疾病,都要重视舒缓心理,这样治病效果才能好,才能彻底断根。

疾病,治病先养心

心与肾心阳不足,则肾气不足

1

一般人听说肾阳虚,便会直观地认为这是肾出了问题,殊不知,肾阳虚也与心脱不了干系。

我们常听说一个词:心肾相交。这个词就形象地描述了心和肾之间的关系。心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中医常说“阴阳平衡”“水火相济”,就是说心肾二者的交流一定要畅通无阻。比如,心火每时每刻都要下降,把阳气送给肾,肾才不会寒;而肾水也必须每时每刻上行,以滋养心阴,心火才不会过旺。

肾阳虚患者几乎都有心阳不足的毛病,心无法把阳气送给肾,让肾整天处于寒冷状态,不断消耗本就不足的肾气,时间一长,肾阳虚自然在所难免。经常服用一些补药、膏方、药膳补肾,但怎么补效果都不明显,像这种情况,就应先补充心阳,振奋心脏的阳气。

心与脾心思重重,则脾失健运

2

过度思虑就会劳伤心神,进而导致心阳不足。

我们都知道脾主运化,食物必须经过脾的运化,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才能变成血液。但是,如果没有心阳,脾的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所以呀,长期思虑过度,必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少食、腹胀、身体乏力等“心脾两虚”的症状。从这个角度说,脾失健运也要分清病因论治,如果是思虑过度所致,建议少操点儿心。

心与肺心不行血,则肺失宣降

3

《太平圣惠方》曰:“夫肺居膈上,与心相近,心主于血,肺主于气,气血相随,循环表里。”

心主血,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必须依赖心搏动才能循环不息,因此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是心脏。肺主气司呼吸,而血是气的载体,因此肺吸入的清气需要通过血液的循行才能分布全身,浊气也要依附于血液才能到达肺部,通过肺的呼吸排出体外。

也就是说,只有心功能健全,心血充盈通畅,体内浊气才能正常地和大自然的清气交互替换。这就是中医上常说的“血为气之母”“血以载气”的道理。否则,就会出现心悸气短、咳嗽喘息、口唇青紫等气虚的证候,林妹妹就是这样,先天就有“不足之症”,加上后天“七情太过”,导致心血过耗,时间长了,必然耗散肺气,年轻轻就撒手人寰。

心与肝心血瘀阻,则肝失疏泄

4

上文说了,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而肝脏是贮藏血液的重要器官,因此,心脏泵血正常,心血才能旺盛,肝血才能贮藏充盈,才能营养筋脉。如果心血不足,或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就会导致血亏肝虚。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尤其心脏功能不好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经常会伴有筋绎痉浦、手足痔孪、抽搐等症状,他们往往认为是腿脚出了问题,一味地补充骨关节,但总是效果牵强。这其实就是心血过耗、肝失所养、血不养筋造成的病理变化,必须从心论治。

还有,女性天生敏感,爱闹情绪,心情抑郁时,我们常感到心前区憋闷,两肋也有疼痛感。这是因为心情抑郁就会导致血运无力,心血就会瘀阻脉道,进而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两肋是肝脏所在的位置,也是肝经经过的位置,肝气郁滞就会引起两肋疼痛、胀闷。

夏季养心正当时!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在夏季活动最旺盛,也最容易受伤。据统计当自然界气温超过33℃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高。

中医也认为“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即人的精神活动由心主管,夏天的高温会让心脏变成“高危险区”,应重视“静养”,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大喜大怒。

这样看来,夏季“养心”是头等大事,而所谓的“养心”,也并不是单纯的预防心血管病这么简单。

五色入五脏,“红火”助心间中医所讲的“心”有两个涵义:一个是实质上的心脏器官,另一个是精神上的心。在中医看来,夏季属火,又因火气通于心、火性为动,容易使人心神烦乱,出现口渴、胸闷、心悸、失眠等症状。这个时就要护心养心、固护心阳。又因为“五色入五脏,红色入心”,所以在夏季时要多补充红色食物来保护心脏。红色食物属火,进入人体后可入心、入血,具有益气补血和促进血液、淋巴液生成,增强心脏和气血功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功效。但首先要厘清的是:“红色食物”分两类,一类是红色蔬菜水果,一类是含血红素的肉制品,血红素铁主要存在动物食品中,如:红肉、动物内脏及血制品,还富含优质蛋白。但红肉中也含有大量饱和脂肪,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一定得注意摄入的量。红色蔬果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特别是番茄红素和花色苷、花青素等,营养学认为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护心养心的红色蔬果吧:红枣:强健心肌

都说“一日食三枣,青春永不老!”红枣味甘,性温,可补心气、平胃气、健脾气,红枣内含的环磷酸腺可以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能使血中含氧量迅速增强,这样供给心脏的氧气也会随之增加,还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此外红枣含有的芦丁成分可以降低胆固醇、血压,对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病人有保健作用。

夏天想要养心补心,就要多喝“双红茶”。配方非常简单,选取去核大枣5枚、山楂片15克泡水喝,可以养心、补心血、化血瘀。

樱桃:补中益气

樱桃味甘、性温,果肉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樱桃富含铁,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樱桃也是花青素主要来源之一,这种物质不仅可以抗氧化、抗炎、抗癌,还对血管,血小板和脂蛋白具有多种作用,能够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梁朝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樱桃)调中,益脾气”。中医临床将樱桃用于治疗虚证、大补元气、补血、滋润皮肤。樱桃生食或煎汤饮用,可治病后体弱、贫血、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

西红柿:防晒养颜西红柿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的作用,对于暑热消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有辅助治疗的功效,内含的番茄红素可以降低血液脂质水平,阻碍“坏”胆固醇被氧化,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除了保护心血管外还可以有效预防或减缓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清除损伤肌肤的自由基,发挥护肤的食疗作用。

红豆:清火祛湿

红豆既能清心火,同时又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临床上多将红豆用于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脏活动。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称红豆为“心之谷”,也就是说夏季用红豆养心最适宜,可缓解暑热引的口渴烦躁等症,尤其是夏日正午时分,也就是是“心火”最旺之时,容易出现心烦易怒,为避免心火过亢,来一碗冰镇红豆汤就可以缓解口渴烦躁,同时对暑天湿邪导致的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胀满的人也能起到缓解作用。

红苋菜:补铁增血

每年春夏之交正是吃苋菜的时节。此时的苋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而且不含草酸。

其中红苋菜含的铁质是菠菜的六倍之多,也是素食者最佳补血之物,它的口感软滑而菜味浓,入口甘香,能起到补气、清热、明目、利大小肠,有润肠胃清热功效,是既美味又养生的食疗佳品,此外还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

胡萝卜:降压消炎

质脆味美的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在众多蔬菜中可谓是出类拔萃,素有“小人参”的美誉,它内含的檞皮素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肾上腺素合成,有降血压、消炎的功效;琥珀酸钾盐有助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胆固醇及血压;叶酸能减少冠心病发病几率。

要注意的是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需要油脂作为溶解的“载体”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因此胡萝卜最好在用油类烹制之后食用,且在烹制的时候不能加醋,否则会对胡萝卜素造成破坏。

点击“阅读原文”查询农乐园各店地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