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糖 [复制链接]

1#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糖

糖尿病的患者一般是不能够吃乳糖、蔗糖等单糖、双糖这一类食物的,因为这些食物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急剧升高。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木糖醇这一类的合成物的,这类合成物它不含有糖,但是有糖的甜度,可以改善人的口味。但不引起血糖的升高,是对于其他的蔗糖、白糖、蜂糖、单糖、双糖这类的糖,只能在糖尿病患者出现低糖的时候才能进食。

当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出汗、饥饿感、饿得发慌、手抖、心悸的时候,给予口服糖,可以纠正低血糖。

糖有很多种,粮食也属于“糖”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糖类是人体三大营养素之一,它包括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及多糖(主要指淀粉类食物)。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糖大多数指的是带甜味的“单糖”和“双糖”,这类“简单糖”食入后可很快被人体吸收而使血糖显著升高,因此,糖尿病人除了在出现低血糖时应及时服用外,最好不要吃单糖和双糖。

而多糖(指馒头、面饭、土豆、山药等淀粉类食物)食用后要先在肠道被淀粉酶消化分解为葡萄糖,然后再缓慢吸收入血,故不会造成血糖急剧增高。

糖类是维持生命的能量源泉

糖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占人体干重的2%,从食物中摄取的糖量比脂肪和蛋白质都多。糖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反应后,便释放出大量能量,可供生命活动之用。

血糖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人体各种器官(如大脑、心脏、肌肉)活动所需的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55%~60%来自糖类,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吃糖多不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正常人的血糖之所以能保持在正常范围,是因为有充足的胰岛素能够正常发挥作用。而糖尿病病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影响了对血糖的调控,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目前导致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并非是“糖类”(即“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多,而是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蛋白质类食物吃得太多,致使总的热量摄入超标,再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肥胖人口激增,而肥胖可以产生胰岛素抵抗,引起糖尿病。

由此可知,如果人体胰岛素分泌和作用正常,即便吃糖多点,也不会得糖尿病;倘若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出了问题,即使一点糖果也不吃,照样会得糖尿病。

但是,一旦得了糖尿病后,为了控制血糖,则应限制单糖(糖果、果汁等)的摄入。

吃糖也要讲科学

1、每餐之前不要吃糖果:甜食有一种特性,可以延缓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抑制食欲。因此,每餐前1小时禁用任何甜食、糖果。

2、每餐之后不宜马上进食甜品:进餐后血糖升高,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享用甜品的时间可放在两餐之间,如上午9~10点,下午3~4点。

3、空腹不吃甜品、糖果:空腹状态下进食甜品,会导致胃肠胀气、胃酸分泌过多,出现恶心、反酸和烧心感。

4、不要一次性大量吃糖:一次性大量吃糖,不仅会使血糖骤升,胰腺负担过重,还会引发胃肠不适,食欲减退,胃胀嗳气,并严重影响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5、部分人士不宜吃糖:部分人士不能或不宜吃糖果,或者必须在营养师的指导之下才能适量吃糖,其中包括肥胖、糖尿病、糖耐量低减、胃肠功能弱、胃炎和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