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极简医学猝死 [复制链接]

1#
治好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20820/11549168.html

猝死

心搏骤停、心脏性猝死,是指心脏活动突然中止,血流动力学衰竭。

通常由持续性室速/室颤导致。

这类事件,大多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冠心病。

然而,很多患者先前可能并未确诊冠心病。

定义

年的定义如下: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活动突然中止,导致患者无反应、没有正常呼吸、也无循环体征。

若不迅速予以纠正,会发展为猝死。

若上述事件逆转,则称为心搏骤停,逆转方法通常包括:心肺复苏和/或除颤、心脏复律或者心脏起搏;若患者死亡,则称为心脏性猝死。

大多数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会因为脑血流量不足、而在数秒至数分钟内丧失意识,通常没有前驱症状。

发病前,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包括:胸部不适、心悸、呼吸急促、乏力。

总结和推荐

心脏性猝死较为常见,在工业化国家中占总死亡数的15%。

心搏骤停,最常由室颤或室速所导致。

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似。

一级预防

对于无心脏疾病的一般人群:

推荐采用对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措施,包括:经常运动、心脏健康饮食,以及节制吸烟、或戒烟。

有心脏病的患者,心搏骤停风险增高,一级预防方法如下:

●标准药物治疗,可降低心搏骤停发生率。

●对特定患者进行检查,以确定心搏骤停风险分层。

●对经选择的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

二级预防

●心搏骤停的紧急处理包括:标准的心肺复苏程序。

●心搏骤停幸存者的处理包括:识别并治疗急性可逆性病因、评估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和/或原发性心电疾病、评估神经系统和心理情况,以及对特定病例评估家庭成员。

●二级预防,适合大多数心搏骤停幸存者,通常采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详细的文字在这里

流行病学

心脏性猝死,在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总死亡数中约占15%。

男性发生心搏骤停的几率,是女性的2~3倍。

●确认为心脏病时,心搏骤停风险增至6~10倍;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时增至2~4倍。

●冠心病确诊患者中,有超过60%死于心脏性猝死。

●此外,在约15%的冠心病患者中,心搏骤停是首发临床表现。

病因

心搏骤停,最主要的病因是冠心病。

多达70%的心搏骤停,可归因于冠心病。

其他类型的心脏病,约占院外心搏骤停病例的10%,包括:

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由高血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左心室肥厚、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二尖瓣脱垂。

其它病因,也可能导致猝死,包括:隐匿性药物过量、神经系统疾病、感染等。

触发因素

包括:缺血、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自主神经系统激活,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此外,还可以由心震荡导致,此时室颤,由心前区直接受创诱发。

预警症状

胸痛(46%)、和呼吸困难(18%),是最常见的症状,在女性中呼吸困难比胸痛更常见(31%vs24%)。

危险因素

大多数冠心病危险因素也是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包括:

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运动不足、肥胖、糖尿病,以及早发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家族史。

吸烟

心搏骤停风险,在目前吸烟者中特别高,而在戒烟后迅速降低,应将戒烟视作尽量降低心搏骤停和其他多种并发症风险的重要措施。

过量饮酒

适量饮酒(如1~2标准杯/日,且避免酗酒),可能降低心脏性猝死风险。相比之下,大量饮酒(≥6标准杯/日)或酗酒会增加心脏性猝死风险。

社会心理因素

重大灾难,如,地震和战争,可导致人群中心搏骤停的发生率短暂迅速增加。

一级预防

建议如下:

●筛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筛查冠心病

●不推荐为了心搏骤停风险分层而常规开展其他检查。

减少危险因素

包括:

有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有效治疗高血压、采用心脏健康饮食

、规律锻炼、戒烟、适量饮酒、有效治疗糖尿病。

与久坐不动的男性相比,锻炼者的心脏性猝死总体发生率降低。

二级预防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是大多数心搏骤停幸存者的首选治疗方式,遂不能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复发,但若复发,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可有效终止心律失常。

有频繁心律失常复发、及设备放电的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可能适合接受辅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消融术。

魏社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