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脑科成立于年,赵千英主任医师为心脑科创始人。在赵千英、于海青两位主任不同阶段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的管理理念,对心脑血管疾病从急救、诊断治疗到康复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诊疗方法。
年,赵千英主任率先引进心电监护、中央监护、动态心电、动态血压、除颤仪等,将西医、中药、针灸、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特色护理、心理治疗融为一体,对每个心脑血管病人从急诊救治到康复实行单元式治疗。包括:1.现代西医的诊断和治疗。2.中药汤剂:为使中西医结合传承创新,医院副院长刘克勤每周五到科室进行中医带教查房,5年使科室心脑血管中西治疗突飞猛进。根据舌脉症进行治疗,研制了专科专病协议方中风1号、2号、3号,高血压1号、2号,冠心1号、2号。3.引进针灸医师:对于不同的病人选用头针、体针、腹针。4.开展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降压贴、冠心贴、失眠贴)并在国家杂志上发表论文。5.脑电生物治疗、经络穴位导频疗法、子午流注诊疗。6.中药熏洗。7.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8.耳穴压豆疗法。9.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10.气压治疗及心理疗法。在医院发展史中填补了心脑科的空白,保证了医疗安全。
科室管理方面:抓流程、抓制度落实、抓质量、抓内涵、抓安全,对每个医生医疗工作关键环节建立了“六做到”、“六及时”。对常规病人要求“六做到”:做到及时诊检查体,做到及时查看结果,做到首诊正确处理,做到按时完成病历,做到费用合理,做到及时医患沟通。对危重病人坚持“六及时”:及时观察病情,及时处置病情,及时记录病情,及时报告病情,及时沟通病情,及时交接病情。建立了严谨的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及学习制度,使科室管理、医疗技术、诊断水平、护理质量、科教科研等方面均上了一个台阶,医疗护理质量内涵有了很大的提高。带出了一支技术精湛、服务周到、中西医结合,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优秀团队。
科室现有医务人员25名,主任医师5名(外聘3人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研究生4名,心电图医师1名,护士14名。
定期疑难病历讨论
定期业务学习
定期急救培训
定期护理查房
科研方面:率先开展了国家科研课题: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年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NO.07003-8),为医院在国家科研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医院国家课题空白。于海青主任作为此行业专项课题分中心负责人,带领心脑科全体医护人员围绕课题开展科研工作,使科室脑病诊断水平不断提高。
注重专科专病建设,优势病种诊疗突出。科室主要治疗疾病为脑中风(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眩晕、头痛、失眠、痴呆,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心律失常等有独特方法。注重优势病种脑中风、高血压、冠心病、头痛、眩晕的管理,于年成为山西省脑病重点专科,年验收通过,被评为山西省“十三五”脑病重点专科,太原市优秀重点学科。年12月7日成为国家心血管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分中心。年12月,成为太原市心内科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年1月8日,成为山西省脑卒中太原市卒中中心联盟单位。
率先联盟:年与东直门脑病专家联盟成立了脑病名医工作室,加强跟名师中医传承工作。年承担了王永炎院士工作站科研工作。医院神经内科联合,开展对急性脑梗塞溶栓和血管内支架介入以后,属痰热腑实病人7到14天加用(王永炎拟定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改善脑卒中意识,促进恢复,减少致残。准备成立脑--肠门诊,眩晕门诊,开展高血压眩晕与肠道菌群紊乱和失眠与肠道菌群紊乱的研究。
科室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降压贴、冠心贴)——穴位贴敷法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是通过药物吸收和穴位的刺激双重作用,起到调和阴阳、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耳穴压豆疗法、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中药熏洗通经活络。经络导频治疗仪、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康复训练降压手指操、气压治疗;
针灸(对于不同的病人选用头针、体针、腹针、电针、子午流注,开展醒脑开窍、心三针、眩晕三针疗法)。
科室设备: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动态血压监测仪、中央监护、子午流注,经络导频治疗仪、呼吸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仪、MG-脑电仿生电刺疗仪、除颤仪、心电图机、艾灸治疗仪、气压治疗仪、电动吸引仪、高压离子雾化等。
科室对每个心脑血管病人从急诊救治到康复实行单元式治疗,收到患者好评。
为了进一步完善脑卒中治疗康复单元,年在长风病区开设以脑病床旁康复和针灸为主的康复治疗病房,进一步提高脑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文/图:医院心脑科
编辑统筹:卢亚
转自:健康山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