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6日,中国东盟冠心病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七届广西冠心病介入论坛-房颤抗擬论坛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聚焦房颤诊疗领域热点和难点,围绕当前热门话题成功邀请到全国省各地多位心血管诊疗专家学者进行相关学术报告,传递房颤诊疗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广西地区医护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推动了广西省各地区心血管疾病领域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诊治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进步。
聚焦最新研究成果,创新诊疗策略
本次会议分为两场session,session1由广西医院桂春教授、医院潘迪光教授、广西医院潘朝锌教授、医院谢文超教授共同主持,医院方咸宏教授、医院李公信教授、中医院耿登峰教授、广西医院李浪教授受邀开展学术报告。方咸宏NOAC特异性逆转剂及临床应用案例分享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对部分患者来说,直接口服抗凝药可以替代华法林治疗,但限制此类药物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少特异性的拮抗剂。方咸宏教授从可逆转性在抗凝治疗中的意义、NOAC逆转剂最新进展、紧急情况下的NOAC逆转剂应用案例分享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他指出,NOAC特异性逆转剂的出现为抗凝治疗加入了更多可控性,这是选择NOAC的一个重要因素;依达赛珠单抗可立即、完全和持续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效应且无禁忌症;此外,依达赛珠单抗也是唯一被批准且广泛易得的NOAC逆转剤,与达比加群一起为临床医生在房颤抗凝管理中提供了最佳解決方案。李公信精准抗凝——论特殊人群的抗凝优选房颤作为心率失常中最常出现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是在临床实践中一直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如何为房颤合并肾功能不全、房颤合并肝功能不全、房颤合并心衰等特殊人群制定合适AF抗栓策略,实现精准抗凝更成为临床难点。围绕这一主题,李公信教授结合国内外指南推荐及专家共识分享了真知灼见。针对房颤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抗栓策略,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NOAC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疗效相当或更优,唯一优于华法林的是达比加群mg;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NOAC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大出血安全性相当或更优;达比加群的疗效和安全性不受肾功能状况的影响。对于房颤合并肝功能不全的抗栓策略来说,合并肝脏疾病时,更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出血;EHRA指南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NOAC使用建议:1.A级均不需调整剂量,C级均不推荐使用,2.B级除利伐沙班不推荐使用,其他可谨慎使用。关于房颤合并心衰的抗栓策略,合并心衰患者抗凝,考虑使用以达比加群为代表的NOAC而不是华法林抗凝。耿登峰房颤合并PCI的抗栓治疗进展通过对国内外不同抗栓策略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耿登峰教授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房颤合并PCI的抗栓治疗进展。他强调,房颤与PCI后血栓形成的不同机制导致了治疗方法的不同。因此,对于房颤合并PCI后患者采用何种抗栓治疗方案的重点在于平衡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出血性卒中风险、使患者最大获益。总的来说,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是房颤合并PCI后患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关键环节和永恒的话题。房颤合并PCI后患者抗栓治疗应根据栓塞和出血的风险权衡利弊选择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相信未来随着指南共识的不断推出和高质量临床实验提供相应的有效结果,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选择依据。李浪ESC房颤抗凝热点速递新时代下的房颤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更多新证据的提出,房颤合并冠心病抗凝管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针对当下NOAC被轻视的问题主要问题——依从性,剂量,肝功能异常、老年患者特殊患者抗凝管理,逆转剂的临床应用这几个方面,李浪教授基于国内外前瞻性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梳理。他表示,未来AF的全球负担将急剧增加,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显著提升,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下降。AF合并ACS/CCS且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如支架血栓形成风险较低,或对出血风险的顾虑高于对支架血栓形成风险的顾虑,无论使用何种支架,建议尽早停用阿司匹林(≤1周),并持续使用OAC和P2Y12抑制剂双联治疗12个月/6个月(I,B)。患者超剂量服用NOAC临床预后不佳;且低剂量不一定更安全;因此,AF患者对于NOAC的使用应该遵循最新指南的推荐剂量。房颤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长期抗凝可降低卒中风险且不增加岀血风险,使用NOACS的出血事件更低;且达比加群在所有NOCS中降低肝损伤风险更为显著。RE-VECTO研究指出处方依达赛珠单抗的原因基本与其适应证一致,且与临床试验中收集的数据一致。
倾听一线声音,献策急诊PCI
医院方臻飞教授、医院李平教授、医院修建成教授共同主持session2,广西医院*江南教授,广州医院王慧勇教授,医院刘凌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就急诊PCI相关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江南如何有效缩短急诊PCI的D2B时间?对于急诊医生来说,如何快速开通罪犯血管从而有效缩短急诊PCI的D2B时间一直是业内专家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