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生请认真书写我的病历,因为我也要看,我 [复制链接]

1#

前段时间,长春市民许大娘肚子疼,去医院检查。一系列检查后,许大娘被确诊为胆囊炎,医生给她开了药,让她回家服用。药还挺好使,吃了两盒,许大娘的病就好了。几天后,许大娘去女儿家带孩子。旅途劳顿加上生活不适应,肚子疼又患了。许大娘就想再吃点药,可是却忘记了药名。不看病历不知道,仔细一看吓一跳,病历上面的字迹潦草不说,又是汉字又是字母的,还有好几处连笔,许大娘和女儿两人,猜了半天也没看明白,这病历上写的是啥。没办法,女儿只能带着许大娘,医院再次就诊,把病历拿给当地的医生看,可医生也没看明白写的是啥。最终,许大娘只能重新检查,重新开药。

这是真实的案例,因为病历看不懂,耽误病人的时间,浪费病人的钱财,也额外占用了医疗资源。有人提问:如果病人看不懂医生书写的病历,医院告上法庭?如果上诉,预期如何?是否有法可依?有个回答很毒:主要还是先报警。报警理由就说医生字迹潦草不好认,如果警察骂你智障就要求做笔录,叫督察过来。警察来了以后你就往地上躺,说字迹潦草把你高血压冠心病看出来了,要求住院抢救,洗胃灌肠胃镜等都要求来一遍,自己先把钱交上,日后向医生索赔。过段时间如果还没人管你,还可以写举报信,上访也是一种办法。这虽然是无事找事,但却真有因为病历看不懂,将医院告上法庭的事。年11月21日,北京朝阳法院通报一个案例,因为病历上的字太潦草,导致医患双方对簿公堂后却无法判案。

用百度一搜,密密麻麻的,全部都说病厉看不懂。这不但说明病历写成天书是普遍现象,更说明大部分病人,都想看懂自己的病历。但是这一最基本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病历是我的,它记录着我的疾病及诊断历史,我得过哪些病,吃过哪些药,我需要了解这些,才能在生活方式上,去针对调整改善。如果后来我的病不小心再犯了,后来的医生也需要看懂病历,我之前用了哪些药。哪些药是有效的,哪些药是没效的。

如果病历看不懂,可能会有几种情况:一,重复就医,文章开头就是例子。二,重复用药。有些病原先用的药物没有效果,病人自己说不清楚药名,后来的医生又看不懂病历,有可能把原来没有用的药物重新再开。医生写不好病历,原因之一是自己太忙,但重复就医和重复用药,这会让医生变得更忙。三,治愈率降低。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如果病人能够看懂病历,他可能会做相关方面的学习。但病历完全看不懂,病人根本不往这方面考虑,久病成医的概率在下降。病人自我治疗、自我管理,变得不太可能。

医生怎么说

太忙。门诊部:一个医生半天时间往往要接诊40—60个患者,平均每个患者5分钟左右。医生需要在这5分钟内完成问诊、查体、治疗、写病历,确实没有时间一笔一划写字。住院部:医生每天要写五六份病历,每份病历都有字左右,上班写不完就要加班,今天写不完就要明天。而且病历里的内容大多是必不可少的重复内容,老是写这些相同的词和句子,写得多了就简化了,也就只有自己看得懂了。

病人怎么想

正常的逻辑是:工作忙就可以胡乱地书写吗?如果医生连写病历都缺乏耐心,那问诊又怎么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呢?猜测的逻辑是:医生在写暗语,怕患者自己去买药。有的医生不直接写药物名称,而写厂家给的别名,比如:盐酸二钾双胍缓释片,有的叫做倍顺,有的叫做麦特美,同一种药,每个厂家的叫法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自己取名。好象密码一样,本单位认识,其他概不认识,主要是技术保密。极端的逻辑是:医生故意写不清楚,怕负医疗责任。不管哪一种想法,多对医患关系没有好处。

制度怎么管

我国卫生部门在年制定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明确提到: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卫生部门也表示,每年都会不定期检查督促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医院怎么办

医院建立了自查机制,通过日常巡查,发现潦草病历处方将严肃处理。如果病历写不好,不但要被扣奖金扣分,一些典型的天书病历还会被公布。

病历怎么写

虽然有相应的制度,但天书病历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让医生端正态度,让医院规范稽查制度,就可以办到的。它不是制度问题,也不是态度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是现行的病历模板有问题。让病历变得更细致,用勾选形式替代书写形式,让病历全电子化,再也不用手写体,这都是技术上的问题。现在通行的病历模板,虽然是号称一省通,但病历模板太粗陋,医生写的病历,不但病人看不懂,换个医生也看不懂,还怎么一省通?近日,国家卫计委已经改组成卫健委,这说明国家将确保人们健康,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在这样的背景下,病人提一个要看懂病例的要求,应该是刚刚好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