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视代谢异常危险信号,与心血管疾病及时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不合理的膳食与机体代谢相互作用,促使体内多种代谢途径发生改变,最终体现在机体代谢物种类和浓度的变化。11月5日,中国心血管代谢大会暨第五届金陵心血管病大会暨首届南京心血管临床创新技术论坛在南京召开。南京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徐标指出,控制代谢异常、改变代谢方式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式。


  通讯员王静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吕彦霖


  糖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甚至比肿瘤的死亡率还要高。”徐标主任介绍,据估计,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超过3亿,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并呈现年轻化态势。


  提到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抽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等这些关键词大家都不陌生。而徐标主任告诉记者,其实这些都与人体的代谢有关。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受代谢因素的影响,血糖、血脂、尿酸、肥胖等多重代谢紊乱都是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一旦得了心血管病以后,人体的代谢又会随之发生异常,形成不良循环。


  “比如说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以后,我们国家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就增加了好几倍。过去,我们人均胆固醇水平大概在毫克左右。而现在人均胆固醇的水平已经很高了,有的地方已经增加到毫克。”然而,伴随着胆固醇的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即市民常说的中风、心肌梗死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可遗憾的是,徐标主任指出,多数代谢异常疾病在早期尚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诱发了心血管疾病的不良结局。比如糖尿病或者高胆固醇血症早期病人可能毫无症状,也就不想去干预。在发生了疾病引起中风、心梗之后,才可能会
  多种手段助力早期干预,其实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


  在徐标主任看来,要与心血管疾病及时“划清界限”,防患于未然相当重要。“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很多老百姓每年都要做健康体检。那么健康体检上如果发现有异常的因素,就要及时去干预。”专家指出,超重、胆固醇增高、血压增高、血糖增高等指标异常都是提示代谢出现问题的信号,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在这些情况下建议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按照医生的处方坚持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徐标主任认为,如今影像手段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也提高了对心血管疾病的早诊率。“比如超声、CT。现在我们的影像指数已经提高了,通过颈动脉超声、血管的成像等等能够看清血管有没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也能够预警到这个人如果血管发生病变了,未来会不会发生脑梗、心梗。”


  此外,徐标主任介绍,目前通过抽血检查生物靶标也是早期筛查心血管疾病的手段之一。如血液代谢标志物、炎症因子等都是重要的风险预警。“还有要注意密切的随访。”徐标主任表示,每一次体检、每一项报告都有其意义,从预防着手,将心血管疾病这场“战争”的关口前移,才能有效避免心血管疾病不良结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