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痛风,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些关键词:啤酒、海鲜、嘌呤、尿酸...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痛风的高发季节应该是夏季,因为夏季是吃小龙虾喝啤酒的好时候,而这些夏季美食正好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
其实冬天也是痛风的高发季节:冬天人们喝水普遍减少,这使得尿酸含量更高;冬季天气寒冷,体温下降,尿酸溶解度下降,加之寒冷使得血流变慢,这些因素使得尿酸盐更容易在膝、踝、脚趾等关节形成结晶;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冬天大家都爱吃火锅,火锅里的嘌呤就这样被摄入体内了。
痛风和尿酸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主要病变在耳廓,第一趾骨等小关节处,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有一部分患者会因为关节炎的症状就诊于骨科,但它其实是属于代谢风湿类疾病,同时,痛风还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目前临床上对痛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尿酸含量过高是痛风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尿酸是指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尿酸大约有毫克,每天新生成约毫克,同时排泄掉毫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如果长期进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会导致尿酸产出与排泄不平衡,从而会形成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处,引发痛风。
冬季预防痛风,最重要的是“管住嘴”,在日常饮食方面有很多注意事项!
1.我们要限制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带鱼等鱼类、牡蛎等贝类、动物内脏、火锅汤等肉汤.这里要注意的是大型畜肉(牛、猪等)嘌呤含量低于小型禽肉(鸡、鸽等),可适量选用。海参、海蜇、动物血嘌呤含量较低,植物中的嘌呤对人体的影响并不大。
2.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往往嘌呤含量也较高。蛋白质的供给量应限制在1g/d.kg(或0.8g/d.kg)。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和鸡蛋,其中脱脂牛奶是痛风患者发作期的最佳选择。
3.脂肪摄入量以0.6~1g/d﹒kg为宜,不超过总热量的30%,总量控制在50g左右。这里要提醒大家,坚果中含有的花生四烯酸(AA)是某些炎症因子的前提,这些因子会加重炎症反应,所以痛风患者应谨慎选择坚果类食物。
4.碳水化合物具有抗生酮作用和增加尿酸排泄的倾向,故应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占总能量的50%~60%为宜。但果糖能增加腺嘌呤核苷酸的分解,其中蜂蜜、果汁、甜饮料等果糖的含量较高,也应限制饮用。
5.过量摄入B族维生素可能会增加尿酸水平。
6.限制酒精的摄入量,尤其是生啤酒、*酒,不但含酒精,还含大量嘌呤;除了酒类饮品,还应限制浓茶、芥末、咖喱等因为其含有兴奋植物神经的作用,可能引起痛风发作。
7.适量多饮水,以-ml/d为宜。苏打水不但含果糖还含钠,不适合痛风患者饮用。
除了饮食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1.冬季预防痛风一定要运动。
不要因为天气冷,懒得动,就拒绝运动,这是很不科学的。天气越冷身体越要活动,也有利于暖身,外出运动时,要记得保暖,不要着凉感冒,最好是在室内运动。
2.冬季预防痛风关节注意保暖。
温度下降时,尿酸的溶解度会下降,更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从而诱发痛风。冬天关节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脚趾、膝盖这些部位,一不小心就受到风寒的入侵,不利于痛风的康复,甚至会加重病情。
3.冬季预防痛风作息要有规律。
长期的作息不规律、长期加班熬夜,就会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及时释放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很多疾病都是防大于治的,如果前期做好预防措施,远离危险因素,就能免受疾病的困扰。冬季预防痛风的注意事项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保持愉悦的心情,健康合理的饮食搭配,这个冬天别让痛风找上门。
如果还有其他关于痛风饮食的疑问
也可以和我馆痛风首席专家联系
施仁潮
主任中医师
中华国医膏方特聘首席专家
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取得30余项科技成果奖励。
擅长: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等胃肠病;对肺结核病、咳嗽、失眠、妇女病调治、不孕不育、肿瘤、亚健康调理、小儿长高有丰富经验。
研究成果“风无忧茶剂”用于痛风和高尿酸高血脂,“湿无忧冲剂”用于祛湿保健,“性无忧冲剂”用于性保健、长得膏、长智膏用于小儿保健。
著有《施仁潮说中医膏方首》《施仁潮说中医经典名方首》《施仁潮谈抗癌饮食保健》《胃肠病中医保健》《骨关节中医保健》《膏方宝典》等。
坐诊时间
12月30日
预约电话
-/
寿仙谷国医馆
始创于年
预约/
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