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很多人以为冠心病只有老年人才得病,其实年轻人也一样可以发生,尤其是生活中“四高”人群和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生病的比例就更高,给大家整理出,冠心病的8个误区,提醒大家注意。
冠心病的误区
06
化验结果正常,无需调脂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内,可是大夫却给开了调脂药,他们认为这是胡乱用药。其实不然,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正常并不一定不需要调脂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例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毫克/分升,就健康人而言属正常范围,无需调脂治疗;但对于患过心肌梗死,或是做过支架治疗、冠脉搭桥手术者,或是患糖尿病者,或同时有上述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则该血脂水平就偏高。把LDL-C降至毫克/分升以下,可明显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另外,对于急性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调脂药可起到稳定冠脉硬化斑块的作用,发挥该类药物调脂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07
血脂正常后即可停药
血脂异常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血脂异常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异常。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在血脂达标后减少调脂药剂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不应减量或停用调脂药。
08
调脂药物不良反应大
很多患者认为调脂药副作用很大,对肝肾都有*,觉得即使血脂高点儿,只要没有症状,还是不吃药为好。其实,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的不良反应。而且,减少药物剂量后,常可使这些人升高的转氨酶下降,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同类药物时,转氨酶常不会升高。如果患者尤其是联合用药患者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值上限两倍以上,则应慎重考虑,予以减量或停药、随访,待症状消失、CK下降至正常,再重新开始治疗。另外,是否选用降脂药一定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
如果您看到本文,请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喜欢我们,请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