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男,72岁,12月26日初诊。
刻诊:患者身材高大,偏胖,胸闷气短、头晕,有高血压,关、尺脉滑,舌淡苔白。饮食、二便基本正常。
中医辨证:胸阳不振,痰气互结,瘀阻脉络。
治法:通阳散结、袪痰宽胸、活血行气。
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甘草汤、丹参饮合方加减。
全瓜蒌30g薤白30g清半夏15g桂枝30g生甘草15g羊红膻30g枳实15g丹参30g香附12g郁金12g天麻25g川牛膝10g夏天无15g生姜6片大枣(切)3枚
7剂。水煎服,每日3次。
1月4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胸闷气短、头晕较前明显好转,已无其他不适。效不更方,嘱其继续服用7剂。
三诊时症状消失,以丸药善后。
——古道瘦马医案
王朝按:
“胸痹”之名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根据本证的临床特点,主要与西医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
仲景把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乃本虚标实之证。
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都出自《金匮要略》,类似的方还有瓜蒌薤白白酒汤,这三方就组成了治疗胸痹的基础方。
瓜蒌薤白白酒汤中,瓜蒌宽中下气、化痰,薤白偏温,温通心阳,两药合用主要针对胸阳不振、痰浊阻滞,是这三方中共有的。
酒可以轻清上扬、专主上焦,有溶解、化合的作用,是很好的载体和引经报使药。
若痰浊重而胸痛,则在方中加入半夏降逆化痰散结,即为瓜蒌薤白半夏汤。
若加入枳实、厚朴、桂枝则为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辛苦温,行气消积、降逆除满,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两药合用以降气祛痰为主。
桂枝温通心阳、降逆,与薤白相须为用。
桂枝与甘草相配又为桂枝甘草汤,能够温通心阳、补心气。
王老师临床经常把丹参、香附、郁金三药联合使用,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
羊红膻温中散寒、强心益肾;
夏天无活血通络、行气镇痛,这里主要是用来治疗高血压,止痹痛。
天麻祛风治头晕,川牛膝引气血下行。
生姜散寒,大枣益气养血。
方药虽多,但理法明了,并无杂乱之弊,故起效速。
THEEND
本文
撰文:王幸福
编辑:张光
扫码看更多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