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会有白癜风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190603/7189464.html来源:糖尿病天地
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人离开了空气就无法生存。
在人体中,氧气十分重要,对于心脏来说,一旦氧气供应减少,那么很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约为.86/10万,农村居民为98.68/10万。目前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和等危症,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之一,它不仅影响糖类代谢,导致高血糖,同样还会影响蛋白质和脂质代谢,使脂质代谢紊乱并进展为高脂血症,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冠心病。
研究显示,7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50%死于冠心病。同样数据显示,在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一半以上也都合并有糖尿病。男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则增加4倍。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较非糖尿病者则高2~3倍。
生活方式干预贯穿始终
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决定了缺血症状和预后。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则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当管腔狭窄<50%时,心肌供血一般不受影响;当管腔狭窄50%~70%时,静息时心肌供血不受影响,而在运动、心动过速或激动时,心脏耗氧量增加,可引起心肌暂时性供血不足,引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SA);当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时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MI)。
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医学诊治标准提到,对于新诊断和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严格控制血糖的策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对糖尿病病程较长、年龄较大并具有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发生过心血管病变的人群,应充分平衡强化血糖控制的利弊,在血糖控制目标的选择方面采取个体化策略,并制订以患者为中心的糖尿病管理模式。
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更是贯穿糖尿病患者始终。
合理的膳食
膳食总热量不宜过高,以维持正常的体重为度,40岁以上者应预防超重或肥胖。
对于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食用低脂(脂肪供能比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天不超过mg)膳食,并限制蔗糖和含糖食物摄入。
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正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如血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等增高,应选择鱼肉、鸡肉等低胆固醇食物。
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同时限制盐的摄入。
适当的体育锻炼
一定的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不过应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荷和不引起不适感为原则。要学会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运动,对老年人来说,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提倡不吸烟,不饮酒。
合理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当生活干预方式起不到太大效果,这时候就需要药物治疗。除了老生常谈的血糖、血脂和血压控制,这里详细谈一下抗血小板治疗。
上文也提到,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容易造成管腔狭窄严重,甚至是出现粥样斑块破裂出血,一旦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ATPIII)指出由于75%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其中血小板激活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如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理想,可询问相关医生是否可以进行阿司匹林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指出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阿司匹林中度降低缺血性血管事件,显著降低并存的基础ASCVD风险。
小贴士
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如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还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菠菜、*瓜、胡萝卜等。
文章不错?
底部请随手点个“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