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俗语讲:“可度三九,难耐春寒”。一进入春季,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都迎来了一个高发期,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病率更高。这主要因为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倒春寒”猝不及防,忽冷忽热,温差较大,容易诱发冠心病。所以,春季要提高警惕,注重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硬化,使血管狭窄或堵塞,造成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个持续不断给身体各器官泵血的机器,那么,冠状动脉就是给这个机器本身输送能量的管道,冠心病就是输送能量的管道发生了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脏这台机器本身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心脏出现问题,诱发冠心病。
心肌暂时缺氧会引发心绞痛,如果是严重、持久的缺氧,会导致心肌坏死,造成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冠状动脉堵塞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它的危险因素有:
1、不可控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等,这些因素我们无法控制,但给我们重要的提示,如有冠心病家族史,年龄越大越应该提高警惕。
2、可控的因素包括血压、血糖、运动、饮食、肥胖、抽烟等,这些因素我们应重点控制。
平时活动的时候,或者是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的时候,出现的胸部不适,包括胸闷、胸痛、心慌,或者活动的时候牙疼、下颌部疼痛、胃疼,有时候能放射到左侧的肩部、前臂甚至手上时,大家一定要警惕了,这个时候可能就是冠心病的征兆。
春季是冠心病高发的季节。那么,春季该如何预防冠心病呢?
注意防寒、适当“春捂”
入春后,虽然天气看着暖洋洋,但是昼夜温差大,倒春寒现象引起血压波动,要注意“春捂”不要急于脱掉冬衣。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气温骤降或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增加衣物,注意戴帽子、围脖、穿厚鞋袜等,注意头部、颈部和足部的保暖。
春季防感染
春季气温寒暖无常,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普通感冒、流感、肺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可直接影响肺部通气功能,加重心脏负荷,进而诱发或加重发冠心病。春季应积极预防各类感染,以免引起感冒、肺炎,加重心肺负担。
适当的运动
经常锻练身体有助于保持心血管健康,冬去春来,鸟语花香,春风拂面,应多到户外活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选择,如步行、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均可,每周3-5次,每次30min左右,但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建议老人晨练不要起得太早,可以等太阳出来,气温回升,再开始晨练比较适。另外,老年人户外活动时应结伴同行,并带好急救药品。
缓起床,慢站立
早晨醒来时,不要急于起床,可以先在床上仰卧,活动活动四肢及头颈部,也可以伸一下懒腰,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然后慢慢坐起,稍微活动几次上肢,再缓缓站起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太大波动。
另外除了晨起,如果晚上有起夜去厕所,也要注意遵守这个原则,上完厕所,尤其是蹲了很久以后,也一定要缓缓起来,如果老年人腿部力量不够,建议在坐便旁安装一个可以扶着起来的把手,防止突然起来发生意外。
春季如厕,宜缓不宜急
春季清晨如厕时,往往比较寒冷,有些人喜欢用力,以加速完成“任务”。当用力排便时,使腹腔内压力和心内压力增加,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脏负担急剧增加,易引起冠心病发作,严重者可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如果遇到便秘的情况,更容易引起腹腔、胸腔压力增加,诱发冠心病。
春季如厕时不宜着急用力,有习惯性便秘可多吃些水果、蔬菜或早晨喝杯酸奶或蜂蜜。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吃点通便润肠药物。
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平衡的饮食对于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春季可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多吃一些全谷物、瘦肉、鱼和豆类,并限制盐、糖和脂肪的摄入。
及时补充水分
初春时节,气候干燥,人体会消耗大量的水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早起时可以喝一小杯温水,补充夜间水分的流失,帮助血液恢复正常的血容量,防止血液粘稠造成血流不畅,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保持心情舒畅
预防冠心病,保持心情舒畅非常重要。春季容易情绪不稳定,遇到烦心事,应积极疏导,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以免引起血压起伏,诱发冠心病。
定期体检,加强排查
平时注意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冠心病的存在,如出现冠心病症状,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
春季气温变化快,阴晴不定,冠心病患者易出现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有血脂、血压、血糖异常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如果在3、4月份经常出现心悸、心慌、胸闷等,医院排查冠心病等疾病。
春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一些冠心病高危人群带来了更高的发病风险,在这个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季节,预防冠心病的发生非常重要,愿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拥有一颗健康的“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