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近二十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器械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大大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迄今此项技术已成为冠心病治疗中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对某些复杂病变如何处理的问题仍存在争议并值得讨论。本文取4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失误病例进行分析,使大家明确行PCI的注意事项以及错误引发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病例参考
患者,男性,74岁,以“胸痛9小时”入院。胸痛于活动时出现,呈压榨样,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症状反复发作。年曾发生心肌梗死,此后一直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入院诊治及病情变化过程:
入院查体:血压/80mmHg心率78次/分。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入院后10小时达最高峰:CKU/L,CK-MBU/L,LDHU/L;肌钙蛋白>2ng/ml。入院当天再次出现胸痛,持续20分钟,生命体征平稳,心电图演变见图1A,图1B。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心尖段心肌回声偏强,EF:54%。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Ⅰ级。给予冠心病药物强化治疗,此后患者症状缓解,药物治疗10天后行PCI治疗。CAG结果:LAD近中段85%~90%弥漫性狭窄;LCX近中段80%~85%节段性狭窄;RCA细小,近中断90%节段性狭窄。手术过程:先于前降支中段置入1枚乐普2.5mm×36mm支架,释放完毕后患者开始出现胸痛,心电图提示胸前导联ST抬高,造影示近段狭窄加重,给硝酸甘油后缓解,于近段置入1枚乐普3.0mm×24mm支架,患者胸痛再次发作,且明显加重,伴血压下降,造影示前降支近段至开口狭窄加重,血流缓慢,TIMI2级,于开口处置入1枚乐普3.5mm×24mm支架,但患者胸痛无明显缓解;造影回旋支中段第一钝缘支开口处狭窄加重,考虑痉挛,给予硝普钠等冠脉内静推,同时给多巴胺升压,替罗非班5ml冠脉内静推,疼痛有所缓解,遂于回旋支中段置入1枚乐普4.0mm×29mm支架,造影显示慢血流,患者仍有胸痛,但有所减轻,观察15分钟后血压心率均恢复正常,结束手术。返回病房途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心电图如图1C,抢救1小时无效死亡。造影及支架置入过程见图2。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本篇内容全文。
绑定医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