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冠心病,最怕心衰早中期常常无症状 [复制链接]

1#

“心衰”其实是从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而来的复杂状况。是特殊的心脏疾病之一。

心衰的形成原因很多,包括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还有体内的水分和神经系统调节上的问题。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还常常伴随着下肢浮肿等等现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心衰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而且患者经常需要住院治疗,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

关于心衰和冠心病之间的联系,我们要知道哪些呢?

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引发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干道,如果这里发生病变(特别是粥样硬化),就会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产生心肌缺血和缺氧。时间一长,就会引发心肌肥厚、纤维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心脏的正常收缩和扩张能力下降,最后引发心衰。

另外,冠心病比较严重的情况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这个时候,心肌会大面积坏死,进而引发急性心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助,患者甚至可能因救治不及时而丧命。

心衰早期的症状有时候并不明显,甚至有的患者根本感觉不出任何不适。

以至于出现像呼吸困难、乏力这样典型的心衰症状,通常意味着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因此,对于那些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人来说,定期进行心衰筛查十分必要。

我们来了解一些针对心衰的常用医学检验方法:

超声心动图和利钠肽检测。

首先,超声心动图,也叫做心脏彩超,是评定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工具。它利用高频声波清晰展示心脏的形状和活动,让我们可以借此观察到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LVEF是描述心脏在收缩期间从心室内排出多少血液,占心室舒张期末容积的比例。根据LVEF的数值,心衰可以分为三类: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型心衰(HFmrEF)。

再来看利钠肽检测,它也是诊断心衰的重要依据。

其中,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指标。

当心肌受到了压力或者牵引时,利钠肽的分泌就会相应增多,血流中的利钠肽浓度以此就能体现心脏功能的状况。

因此,利钠肽水平对诊断心衰、评价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测病情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结合LVEF值和利钠肽指标的综合考虑,能够更为准确地识别各类心衰的差异性。

心衰主要由心血管疾病引发,同时具备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其中,冠心病是心衰的常见诱因,长达数年的心肌缺血会使心肌受损,进一步恶化至心衰阶段。

又因为心衰早期症状隐秘,不易察觉,所以早期的诊断变得很难。

检测心衰常用到超声心动图与利钠肽检测两项技术,这些工具对于评判心脏结构和功能、精准掌握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来说,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而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人群而言,定期接受心衰筛查能帮助他们及早发现并处理这一严重的健康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