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外禁用40年的退热药,你还在给孩子用严 [复制链接]

1#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民众若出现新冠肺炎症状,勿服用布洛芬。

就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该建议的前3天,法国卫生部长发布推特警告: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的松等可能会引起感染加重,并建议如果民众出现发热症状应服用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3月11日《柳叶刀》上有一篇文章提出假说:

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与靶细胞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表达的增加将促进病毒感染,推测发生严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更高。

而布洛芬会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酶的表达,有可能加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情。

在理论上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服抗炎药可能更容易并发感染。但有药学专家称,该说法需进行大量研究,才可作为对公众的健康指导。

柳叶刀假说出现相关疑似案例

法国疑似案例法国西南部一名传染科医生描述:之前接诊的4名年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他们没有潜在健康问题,但是在症状的早期使用了布洛芬后病情加重。

英国疑似案例无独有偶,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名4岁的女孩Milner,在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后,爸爸给孩子服用了布洛芬,但是症状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

服用布洛芬1小时后,Milner的体温升高到了39.4℃,出现心率加快、寒战等症状,后经及时送医治疗后,才得到了缓解。

虽然上述案例只是个例,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对上述布洛芬用药问题给予回应:

专家正针对布洛芬进行研究,后续将给出进一步指示,针对发热症状目前建议服用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而非布洛芬进行自我药物治疗,但可遵循医嘱服用布洛芬。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该如何选择?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都是使用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经典退烧药。在中国,对乙酰氨基酚是以退热出名的,一提到布洛芬首先想到的是止痛效果。

目前,针对发热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布洛芬和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那么两者谁的退热效果更好呢?

布洛芬和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的效果,两者的退热效果相似,差异性较小。

整体上讲,单次剂量的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较长。口服后半小时,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比布洛芬更明显。

专家提醒: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首选的退烧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只有对对乙酰氨基酚过敏、或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体温依然无法下降,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布洛芬。

针对发热患者,布洛芬仅在短期内使用,连续使用不可超过3天。如果医生已经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适当延长使用布洛芬退烧的天数。

这个被国外禁用40年的退热药

你可能还在给孩子用?

自年上市后,安乃近作为退烧药风靡了半个多世纪,但在使用过程中这个药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最严重的副作用——致死性粒细胞缺乏

长期使用安乃近会引起肝肾损害、皮疹、粒细胞减少等多种不良反应,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抑制骨髓造血使粒细胞减少导致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会使宝宝的免疫力极度低下,抗病毒或者细菌功能减弱,易反复感冒。粒细胞缺乏症如果合并严重感染,可引起败血症,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国外的不良反应数据显示:过去20年间报告粒细胞缺乏78例,其中12例死亡。

小妙从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了解到,我国关于安乃近类药物造成的死亡案例数达到19例。

对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手了!

3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