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娘有心绞痛的老毛病,一着急上火就爱犯。犯病的时候舌下含个硝酸甘油,几分钟就能好。不过总这样也不是个事,孙大娘准备把自己的病“去根儿”。于是孙大娘除了硝酸甘油片,还买了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她阅读了药品的说明书,把一天平均分成几份,到了时间一顿也不落的服药。心想这回二十四小时都有药的保护,不会犯病了吧。
但这一天孙大娘在菜市场跟个小贩怄气吵了几句,突然觉得胸口发闷、疼痛,她赶忙拿出硝酸甘油含在舌下,可往常几分钟就缓解的疼痛却厉害起来,她挣扎着又含了一片药,但仍然没有缓解,直到周围众人打了,医院急救才捡回了一条命。缓过神之后,孙大娘百思不解,全天二十四小时都有药物保护怎么还会犯病,还有这硝酸甘油片以前百试百灵,今天怎么突然“罢工”不管用了呢?
这是因为硝酸酯类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心肌缺血药物,从开始使用到今天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临床常用药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等。但是,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现象却十分严重。今天药师华子就来说说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与如何避免。
硝酸酯的耐药性是指连续使用硝酸酯后血液动力学和抗缺血效应的迅速减弱乃至消失。
研究证实,任何剂型的硝酸酯类药物连续应用24小时后均可发生耐药现象,一旦发生,不仅疗效减弱或缺失,而且可能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硝酸酯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现象,即不同制剂或不同给药途径之间均可发生交叉耐药。这是因为所有硝酸酯类药物都是通过生物转化为一氧化氮而发挥作用。持续不断的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会使人体对一氧化氮敏感性下降,药效减弱,最终导致耐药性的产生。而要恢复硝酸酯的药效,就需要一个“休息”的时间,让身体重新对一氧化氮敏感。
为了避免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发生,必须保证每天设置一个大于12小时的无硝酸酯或低硝酸酯的间歇期,这种避免耐药的给药方法被称为偏心给药法。
偏心给药法中服药的间隔时间,硝酸甘油需大于8~12小时;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与5-单硝酸异山梨酯需大于12~14小时。
例如: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一日三次,分别在早晨7时、中午12时、下午5时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普通片一日两次,安排在早晨8时及下午3时服药。硝酸甘油软膏或硝酸甘油薄膜贴片在每日晨起使用,晚上8~9时除去,次晨再使用,以确保血浆12小时左右无硝酸盐或低硝酸盐浓度间歇期的存在。这用给药方法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但同种类药物不要同时服用。
但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采用偏心给药法,在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时,采用偏心给药法时,在深夜或凌晨,体内药浓度降低至最低水平,易发生心绞痛,这种现象即所谓的零点现象或反跳现象。在睡前加服1次非硝酸酯类扩血管药,既可避免硝酸酯耐药,又可避免零点现象的发生。
此外,联合应用降压药,如依那普利、苯那普利及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可防止耐药现象产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同时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或联合使用其他氧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药物;还有补充叶酸也可防止硝酸酯类药物耐药现象产生。
有用药问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