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冠心病患者来问我:“邵老师,我不想安支架,中医能不能治冠心病?”
当然可以!
西医一般推荐冠心病患者安装支架,通过手术将支架送入身体的堵塞部位,一旦支架到达指定位置,就会像一个小伞一样展开,撑开狭窄的血管,从而恢复血管的通畅。
但是装支架的费用比较高,并且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就算装了支架,病人还是要一直服药,而且血管可能会再次堵塞。而中医治疗冠心病是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我们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病因来辨证论治。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之前来看诊的病例:56岁的王女士,从6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胸闷气短,同时还有心悸、心跳加速、胸口疼痛等症状。去医院看诊后,医院被确诊为冠心病。医生建议安支架,但是她不想动手术,于是找到我,希望通过中医来治疗。她说自己以前在家做家务活从来不感觉累,现在在家里拖个地,就会呼吸急促,胸闷,喘不上气来,整个人都没有力气,全身发软,休息好长时间才能慢慢恢复过来。
我对她的情况进行辩证后,判断她是气虚血瘀,阻碍心脉。在《医林改错·论抽风不是风》中,有“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咱们体内的气血就像身体的“生命之河”,它们像潺潺流水般在经脉中穿梭,滋养着我们的五脏六腑。气能行血,气虚则行血动力不足,血液流通不畅,就像是河流被泥沙堵塞,就会形成血瘀。
血液难以到达心脏,心脏这片“田地”就无法得到充足的灌溉,于是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等症状就出现了。
于是我决定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子由黄芪、赤芍、当归、川芎、砂仁、丹参、郁金、五味子、太子参组成。
补阳还五汤是《医林改错》中的一个著名方剂,专门用于治疗气虚血瘀的病症,能够很好地补气活血,通络化瘀。
黄芪是君药,作为补气良药,让元气像一股清泉涌入身体,气足了,血液自然也就流畅了。而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可以确保气血稳定,避免过度耗散。
丹参,赤芍,川芎则深入心脉,活血祛瘀,使血液流动更加顺畅。当归补血活血,祛瘀生新,为心肌源源不断补充血液。
郁金清心止痛,解郁行气,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
砂仁化湿开胃,太子参健脾益气,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增强则气血充盈,能为身体源源不断的提供气血。
服药一段时间后,王女士胸闷憋气、心跳加快的症状有所减轻,但偶尔还会觉得气短乏力。于是我根据她的具体情况,在原来的方子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不久后,病症基本全消,之后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没有复发。
我经常说,治病要寻根。只要抓住病根儿,不需要装支架,中医照样可以治疗冠心病。但是中医讲究辩证,虽然看起来病症相似,病理病机却不一样,需要辩证用药,不可盲目使用。
我是中医邵静,从医四十年,只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帮助更多的患者脱离疾病的困扰,让病人在求医的路上少走弯路。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