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然而,当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出现问题时,心脏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心脏疾病的三个名词,冠心病是病变,心绞痛是症状,心肌梗死是严重后果,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
冠心病:心脏血管的慢性病变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是唯一供给心脏血液的血管,其形态似冠状,故称为冠状动脉。这条血管也随同全身血管一样的硬化,呈粥样改变,造成供养心脏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即为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多数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工作、学习、生活均如常,但常有心肌缺血的征象,如感到心前不适,或者乏力的症状,虽症状很轻微,但若及时作心电图检查,会发现心肌缺血情况,可以尽早预防。
心绞痛:心脏的警告信号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心绞痛的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而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有时候,其他类型的心脏病或者失控的高血压也能够引起心绞痛。
心肌梗死:心脏的严重危机
心肌梗死,又称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
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迅速而有效的干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旨在缓解症状、稳定病情,而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是为了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挽救受损的心肌。
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心脏疾病的三重威胁,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冠心病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基础,心绞痛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而心肌梗死则是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