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文英济源隐逸一诗人画里画外写人生 [复制链接]

1#

王文英:济源隐逸一诗人,画里画外写人生_河南


是当年济源一中的才子,当过民办教师,在火车站当烧过锅炉,也因家贫没钱买纸画画而苦恼。但是他一如既往热爱诗书画艺术,隐逸在王屋山脚下,才华横溢却很少人知晓。


近日,在好友著名策划人原中伟引荐下,专访了这位诗书画家王文英,走近了他的艺术人生。


王文英:济源隐逸一诗人,画里画外写人生


文图/王松兴


才子诗人


王文英,1947年7月出生于济源市轵城镇大王庄村,凭着优异成绩考入了位于如今济渎庙的济源一中,由于才思敏捷成了当年学校高中部“三大才子”之一。


同村的李新高与王文英弟弟王文杰同龄,比王文英小三岁。他跟讲起了故事,那是一年秋天,周末时他有幸与王文英结伴到邻村聂庄放牛,他们在山神庙半山坡的一个窑洞里歇脚,顺便拾了些干柴生起了火,又在野外拣回来几株*豆,一边烤着*豆一遍聊天,聊人生聊梦想,谈古论今。下山回家途中,李新高知道王文英字好文采好,就问能否教他写字做文章,还说今天时间过得太快了,不知道何时还有时间一起放牛聊天。那年寒假,王文英托弟弟王文杰给李新高捎去了一副对联:欲问几度重相会,只知洞中*豆香。横批是洞明世事。李新高收到对联后感动得一夜无眠,兄长王文英的人品文品及敬佩之意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李新高还讲一则写对联的故事,那天恰逢妻弟完婚,他一到新郎家中,看到有人正忙着写对联。这时不知谁说了声,才子来了,还愁没词写对联吗?大伙一看救星到,忙拖着王文英上阵。王文英思虑片刻,拿起毛笔就写了起来:昨姑娘今新娘,应罢新娘应孩娘;写对联是姐夫,当罢姐夫当姑父。横批是今非昔比。未等落笔掌声笑声已成一片。同村人外村人为了看对联,不约而同前往新郎家道喜喝彩,热闹非凡。


1975年,河南出版《革命儿歌选》,新乡地区(当时济源属新乡地区)征集选送的儿歌中近百分之六十出自王文英手笔。而他正在邻村的贾沟小学当民办教师,任务就是把一个班的孩子教到四年级,既是语文数学老师,还是班主任。如此往复,他在贾沟小学执教十余年。


书画同源


其实,王文英出生在书香世家。祖父王钦祯是当地十里八乡公认的才子,能书善写,曾将老戏《蝴蝶杯》创编为《新改蝴蝶杯》鼓词,剧情大意是明代太原公子田玉川,与渔家姑娘胡凤莲患难相遇,一见钟情,田玉川后化名为雷全州,以传家之宝蝴蝶杯相订终身,锄奸报仇的故事。王钦祯自己说唱《新改蝴蝶杯》鼓词,通俗好记,声情并茂。所到之处,无不欢迎。可惜的是,王文英在“文革”期间亲手将《新改蝴蝶杯》手写剧本点火烧毁,没有后传。


受祖父影响,耳濡目染,自幼习书,喜欢涂鸦。1986年家父因病去世,作为顶梁柱的王文英告别了讲台,次年招工到月山车务段上班,在火车站烧锅炉。


人类不衰的激情总使人类永葆探索向前的活力,总能在熟悉的一切中投身到一个陌生的新世界。


在此期间,王文英有更多的时间为自己支配,有机会去临摹《三希堂法帖》之赵孟頫卷和现代陈天然、李刚田等人的名家名作。他说,他们的书法充满秀气、灵气,给人以惊鸿一瞥之感。他对艺术更加充满渴求,后来他报读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古语云书画同源。有一度时光,王文英脑海一直有个想法,想画画,想开始尝试抽象水墨。因为他喜欢唐代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意境,给人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也喜欢现代焦墨山水大师张仃的画风和浪漫。


为了练画,他天天满地找纸,报纸废纸牛皮纸,只要能派上用场的都拣回屋中,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将近两年。为了检验自己的功夫,他把省吃俭用的零花钱到商店买了两张四尺宣。但是又怕浪费,想了又想后就把一张宣纸送回家中,另外一张对裁又对裁,成了一堆小八开的纸张。虽然是小纸片,但是王文英很认真,生怕来之不易的宣纸浪费了。即便这样,他笔下的一幅幅作品竟然赢得了一位同事的仰慕,特意求他画一张大一点的山水画欲悬挂家中。王文英随口答应了下来,并专程回家去找另一张四尺宣,结果令他遗憾,因为宣纸久置家中让老鼠尿得*迹斑斑。只得回头买了宣纸画好后交予同事,算是完成了第一幅“大作”。


后来,同事把王文英推荐给了车务段领导,说他很有才气,不光画好字也写得好。于是领导就安排这位“临时工”去写《岗位责任制》和宣传标语,而让正式员工去烧锅炉。在此期间还有一个笑话,因为王文英写的是正楷,在一次岗位竞赛中误认为是印刷品要取消比赛,幸好在场的王文英用口水轻轻一抹,证实了是他用碳素笔创作而成。不久,他的烙画作品在月山车务段主办的“庆祝国庆四十周年美术展览”中荣获特别奖,王文英在单位很快出了名,求字求画的人主动抱纸上门。至此,他的宣纸问题总算迎刃而解了。


题画诗人


纵观王文英画作,画面清晰,构图巧妙,主体突出、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虽然他未曾拜师名家,却具有大家风范。


细心读者还会在画面空白处,看到王文英自己的感兴诗作,或抒发创作情感,或咏叹画面意境。据王屋山道学文化研究会易经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忠介绍,王文英不光给自己画作即兴写诗,还常被其他画家邀请去作题画诗。由于诗句清新真淳,立意猎奇制胜,而且张口就来。称其为才子诗人,而且是一名出色的题画诗人,一点也不为过。河南驻济源站站长史颂光看完王文英书画及题画诗后,不由赞叹:民间有才子呀。


好友翟天才得知王文英即将结集出版《王文英题画诗抄》,欣喜前往先读为快,一字一叹,一句一赞,一个劲地拍案叫绝,后以陶渊明诗句抒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此,先撷取《王文英题画诗抄》三首,以飨读者。《梅》:本来我笔不画梅,古今梅诗摄我*;欲聘梅花为妻子,恨无和靖做媒人。题为济源画家李兴信《雕》:或许正在相思中,凝神专把配偶等;来客莫作喧哗语,怕惊雕鸟去腾空。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张静女士《猴》而题:可笑街头耍猴翁,兴师问罪骂张静;去年丢失爷俩猴,原来在你画图中。


王文英现为济源市离退休老干部书画协会特邀书画家,数十年如一日的艺术追求,隐逸于王屋山下临池不辍,其诗书画日渐精湛,成就斐然。2002年画作入选济源市统战部、济源市文联主办的“济源市首届统战杯书画大赛作品展”并获奖;2003年画作在济源市轵城镇老干部书画协会主办的“我与小康老年书画展”中荣获优秀奖;2004年画作在河南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全省老干部大学学员文学艺术作品展评”活动中荣获优秀奖;2007年画作在济源市委组织部主办的“济源市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暨首届银发风采健康展示”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同年在济源市教体局主办的“香港回归十周年老干部书画作品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08年在济源市教体局主办的“迎奥运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老干部书画作品展中荣获优秀奖等等,艺术简历收入《荆浩杯中国书画名家精典》、《当代书画名家墨迹大观》等丛书典藏之中,作品散见于《中国书画报》、《济源》、《王屋山道学研究》等报刊杂志。


作者王松兴与王文英(左)在一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