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患者感染新冠后,在选择解热镇痛药方面,既需要考虑退热止痛效果,也要兼顾解热镇痛药物对原发疾病的影响
目前用于解热镇痛的药物主要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一线的解热镇痛药物,冠心病患者选择解热镇痛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而不建议选择布洛芬。这是因为:
冠心病患者一旦确诊,如果没有禁忌症和不耐受,都需要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防止心梗的发作和复发的,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患者的基础用药,属于改善疾病预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药物,而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影响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冠心病患者感染新冠后如出现发热,不建议首选布洛芬,可以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另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心衰的患者禁用布洛芬。
冠心病患者不首选布洛芬作为解热镇痛药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布洛芬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小剂量阿司匹林长期使用的风险之一,就是会引起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胃肠道粘膜损害,而布洛芬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作用,但是前列腺素对于胃粘膜来说是一种保护性因子,对胃粘膜血液供应和保护性的黏液分泌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布洛芬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是其胃粘膜损伤的机制之一,相比于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更多。
布洛芬目前在临床上的制剂比较丰富,有普通片、咀嚼片、缓释片或缓释胶囊、混悬液、颗粒剂等,用于退热,建议首选普通片、咀嚼片或混悬液等速释制剂,缓释制剂的特点是采用特殊的制剂工艺,令药物在胃肠道缓慢溶出、释放,作用时间长,更适合用于缓解慢性疼痛的止痛治疗,缓释制剂用于退烧虽然起效慢,但仍能够起到退热效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与布洛芬比较,对乙酰氨基酚更加适合冠心病患者的退热治疗,但是,对乙酰氨基酚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超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严重的肝损伤,因此,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一日最大量不应超过2g,服药期间应禁酒,并注意避免与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同时使用,以免造成对乙酰氨基酚累积超量。